爱玩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石潭记译文

小石潭记译文

来源:爱玩科技网
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对照翻译: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整个潭底是一块石头,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译文: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游人一起娱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译文: 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 同我一起游远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跟着我们来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醉翁亭记

原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 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 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

译文:

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座落在泉水边的,是醉翁亭啊。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称它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得少也总是醉,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

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一片浓阴,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人弯着腰,小孩由大人抱着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山上野味菜蔬,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酒宴上的乐趣,没有管弦乐器(助兴),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岳阳楼记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ã)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ào),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bó)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fú)!予(yú)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zāi)?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chǔ)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y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

庆历四年(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很多长年荒废的事业又重新兴

办起来了。还重新修建了岳阳楼,扩大它旧有的规模,还在上面刻上唐代贤人和当代

2

人的诗赋,(滕子京)并嘱咐(我)写一篇文章用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丽的景色,集中在洞庭湖上。洞庭湖连接着远处的群山,吞吐长江的江水,水波浩荡,宽阔无边。或早或晚(一天里)时阴时晴,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对它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然而,因为这里往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被降职远调的官吏和南来北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如果遇上阴雨连绵繁密,有时连着整个月没有晴天,寒风怒吼,浊浪冲天,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哀啼。(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批评指责的感觉,满眼是萧条的景象,感慨悲伤到极点啊。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湖面风平浪静,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湖中游来游去;湖岸上的小草和沙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草木茂盛。而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月光照耀下的)水波闪耀着金光;无风时静静的月影好似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哪有穷尽!(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有心胸开阔,精神愉悦,忘却荣辱得失,举起酒杯面对和风,喜气洋洋的感觉!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作官的人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作官的人为君王担忧。这样在朝为官也担忧,在野为民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

桃花源记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ě)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zhòng)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xián)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3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了。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个渔人一一的给(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知道的事情,(他们)听了都很惊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渔人居住了几天,告辞离开。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渔人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见太守,把这些情况作了禀报。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刘子骥,是位清高的隐士,听到这个消息,兴致勃勃地打算前往桃花源。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以后就不再有探访的人了。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4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翻译)

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成三个国家。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然而朝中在首都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外面舍生忘死,是因为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啊。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啊!

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如果有作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做了好事对国家有贡献的,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朝廷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

侍中侍郎敦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都忠诚纯正,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以为宫廷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然后实行,就一定能够补救缺点,防止疏漏,得到更多的成效。

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过去任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能干,所以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拿来和他商量,就一定能够使军中团结和睦,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安排。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不对桓、灵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优秀、以死报国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朝的兴隆便为时不远了。

我本来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种地,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先帝不嫌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向我询问当代的大事,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挫折,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从那时到现在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办事谨慎,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我接受命令以来,早晚忧虑叹息,唯恐托付给我的大事做得没有成效,而有损于先帝的明察,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现在南方的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该勉励三军,率领他们北上平定中原。我希望能够奉献平庸的才能,去铲除那些奸邪凶恶的敌人,振兴汉朝,迁回旧都洛阳。这是我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至于考虑朝中政事是否可行,毫无保留地向陛下提出忠诚的劝谏,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交付给我,如果不能实现,就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忠言,就应当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失职,指明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征询治国的良策,认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的遗命。我接受您的恩泽,心中非常激动。

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流下泪水,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5

一词多义 极:

1)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尽 2)感极而悲者矣 十分 3)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穷尽 或:

1).而或长烟一空 有时 2)或异二者之为 或许 乃( 1)见渔人,乃大惊 :竟然 (2)乃不知有汉: 竟然

其(1)欲穷其林 :这 (2)其中往来种作: 代词 代桃花源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自己的 (4)得其船: 自己的 (5)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代渔人 夫:

1)予观夫巴陵胜状 那 2)夫环而攻之 发语词,不译 3)未几,夫鼾声起 丈夫 中:①中无杂树(“中间”) ②晋太元中(“年间”)

③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之:①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②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③处处志之(助词,起协调音节作用,无实意) 遂:①遂迷,不复得路(“最终”) ②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向: ①寻向所志(原来) ②眈眈相向(看) 穷 ①欲穷其林(尽,穷尽) ②穷冬烈风(深) 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贫穷)

为(1)武陵人捕鱼为业 作为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对

3)不足为外人道也(读wâi,介词,对,向)

寻:①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②寻病终(副词“不久”) 可 (1)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2)不可久居 (能) 从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自) (2)隶而从者 (跟从)

以 (1)以其境过清 (因为) (2)卷石底以出 (相当于而,不译,连接两个动词的词)

(3) 全石以为底 (用来) 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把 ) 5)先帝不以臣卑鄙。(介词,因 ) 6)以光先帝遗德。(连词,表目的 来,用来 ) 7)以塞忠谏之路也。(连词,表结果 以致 ) 8)受命以来。(连词,表时间 以) 9)愚以为营中之事(认为) 10)咨臣以当世之事(拿) 而 (1)记之而去 (不译,连接两个动词的词)

(2)隶而从者 (不译,表并列关系) (3)潭西南而望 (不译,作停顿词) 于

1)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在)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 3)欲报之于陛下也(给) 4)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到) 间1)、夹杂(中间如拉崩倒之声) 2)、一会儿(立有间) 3)、 参与(又何间焉) 4)、中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5)、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 6)、量词(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7)、间隔,隔开(遂与外人间隔) 8)、暗暗地(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9、间或,偶尔(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方:1)、见方(方七百里) 2)、方向(北方有侮臣者) 3)、当„„时候(方其远出海门) 4)、将要(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6

故:1)、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两狼之并驱如故) 3)、原因,缘故(公问其故)

2)、特意(桓侯故使人问之/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4)、所以,因此(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加:1)、更加(而山不加增) 2)、好处(万钟于我何加焉) 3)、虚夸,以少报多(弗敢加也 观:

1)予观夫巴陵胜状 看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雄伟景象 去: 1)去国怀乡 离开 2)西蜀之去南海 距离

3)委而去之 逃离, 逃亡

空: 1。浊浪排空 天空 2. 长烟一空 消散 通: 1.政通人和 顺利 2 ,北通巫峡 通向 舍:①便舍船(舍(shě),动词,舍弃。) ②屋舍俨然[舍(shâ),名词,“房屋”) 志:①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

②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得: ①便得一山(看见) ②得其船(找到) 闻: ①鸡犬相闻(听见)

②闻有此人(听说)

乐 (1)心乐之 (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2)似与游者相乐(逗乐) 清 (1)水尤清冽 (清澈) (2)以其境过清 (感到凄凉) 差 (1)参差披拂 (长短不一) (2)其岸势犬牙差互 (交错) 见 (1)下见小潭 (发现) (2)明灭可见 (看见) 游 (1)皆若空游无所依 (游动) (2)同游者 (游览) 环 (1)鸣佩环(玉环) (2)竹树环合(环绕) 为(1) 全石以为底(做为) (2)为岩(成为) 中 1)而中道崩殂(半,形容词)

2)宫中府中(内,里,中间,方位名词。下文“愚以为宫中之事”、“愚以为营中之事”中“中”同此) 道

而中道崩殂(路,途,名词) 以咨诹善道(道理,名词) 分

今天下三分(分开,动词) 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名分,职分,名词。读fen) 然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然而,可是,转折连词) 然后施行(这样,指示代词) 遗

以光先帝遗德(遗留,动词。下文“深追先帝遗诏”中“遗”同) 以遗陛下(给予,动词) 、有

若有作奸犯科(有,与“无”相对,动词。下文“有所广益”中“有”同此) 而来二十有一年矣(通“又”用来连接整数与零数,数词) 、论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判定,动词) 每与臣论此事(谈论,议论,动词) 明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严明,形容词) 以上先帝之明(英明,圣明,形容词)

7

然后施行(做,执行,动词) 性行淑均(品德,品行,名词) 必能使行阵和睦(行列,这里指,名词) 能

必能裨补阙漏(能够,助动词。下文“必能使行阵和睦”中“能”同此) 先帝称之为能(能干,有才能,动词) 、所

有所广益(„„的动词,特殊的指示代词。下文“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此臣所以报先帝”中“所”均为特殊的指示代词,具体的指代对象可以从上下文来体会)

优劣得所(地方,处所,名词)

、当

咨臣以当世之事(正在„„的时候,介词。下文“今当远离”中“当”同此) 当奖率三军(应当,应该,助动词) 、任

受任于败军之际(任用,委任,动词) 则攸之、祎、允之任(责任,职责,名词) 、临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副词)

临表涕零(面对,动词,这里是面对着文章忍不住落下眼泪)

、效

恐托付不效(奏效,有效果,动词。下文“不效则治臣之罪”中“效”同此)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效果,名词) 、言

进尽忠言(话,言论,名词。下文“若无兴德之言”、“察纳雅言”中“言”同此) 不知所言(说,动词)

.益 有所广益(益处) 至于斟酌损益(增加) 安 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卑 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备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被1、影响(被于来世,泽被后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毕 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长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称 1、相当、配合(不能称前时之闻) 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诚1、诚心(帝感其诚) 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8

驰 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出1、发、起(方其远出海门) 2、 在国外(出则无敌国外患)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君谓计将安出) 辞 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3、告辞,辞别(旦辞爷娘去)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箪 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

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当 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6、抵挡。(“锐不可当”)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 得 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等 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 敌人(盖以诱敌《狼》) 3、敌对的(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度:1、duó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度以失期) 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 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恶:1、怎么(恶能无纪《满井游记》) 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发1、行动、发动 2、发射(万箭齐发)

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4、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

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7、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

凡:1、总共(凡三往) 分: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fēn 2、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3、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4、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奉: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 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fǒu 2、恶、坏(陟罚臧否)pǐ 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等) 3、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

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 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 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 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bì 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 福: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

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

富:1富有、充足,多(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成语:年富力强) 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2、互相(更相庆)

3、再、又(更上一层楼) 4、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 苟1、如果(苟富贵,无相忘)

2、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 3、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 固: 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

2、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 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4、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5、安守,固守(君子固穷„„)

顾:1、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狼》元方入门而不顾《世说新语》) 2、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3、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观: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

2、景色,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冠:1、居第一位

2、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3、男子成人礼(既加冠)

光:1、发扬光大(以光先帝遗德) 2、光线(仿佛若有光)

10

归:1、归依,同行(微斯人,吾谁与归) 2、回家(太守归而游人从) 过:1、经过 4、超过,胜过

2、到(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3、犯过失(人恒过)

好:1、美(秦氏有好女/好鸟相鸣)

2、喜欢(好为梁父吟/好读书,不求甚解) 3、以便、能够(好收吾骨瘴江边) 号:1、háo 大叫,呼啸。(阴风怒号《岳阳楼记》) 2、hào,别号。(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亭记》) 3、hào,国号。(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4、hào,号召。(号令召三老„„)

患:1、担忧、忧虑(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2、忧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当作祸害、认为„„是祸害(为乡人所患) 惠:1、恩惠(大王加惠) 2、同“慧”,聪明(甚矣,汝之不惠) 或:1、有时(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 2、有的人(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3、或许(或异二者之为)

极: 1、尽头、穷尽(此乐何极) 2、尽、到(南极潇湘) 3、穷尽,动词(尝极东方) 4、非常、最(初极狭) 寂:1、平静(视端容寂) 2、寂静(寂寥无人) )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