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小学作文的创新能力
作者:卢丁生
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12期
【摘要】本文阐述的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教师要有创新意识;选材要创新;作文形式要创新分层教学
最近看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建议》,把这本书当作镜子,对照看我们的教学,有了不少感悟,下面就怎样培养小学生作文创新能力这个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一尧教师要有创新意识
教师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而且是富有创造性的智慧启迪者,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者。没有创造力的教师很难想象能培养出有创造力的学生。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的桎梏,既要学生,也要自己,在作文教学的观念、方法,内容评价上锐意创新,才能为学生创造思维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尧选材要创新
鲁迅先生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我们要培养学生广泛观察,大量阅读积累,养成写“采蜜集”的好习惯,把生活中、报刊中、电视中看到的,想到的好材料记录下来,这样才能见多识广,才会有写作灵感。作文的时候,就可在众多的材料中选出有创意的材料。当然,我们千万不能让学生依葫芦画瓢,要“他山之石,攻为己玉。”如“铁棒磨成针”的故事家喻户晓,它告诉我们干什么事,只要有决心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但是,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想,如果这位磨针的老婆婆用磨针的时间去种种菜或织织布,换了钱买针,岂不更花算?我们知道,一根铁棒要磨成一根针,不知要花多少时间才能成呢!所以,我们从这个材料中,很自然地明白:干什么事不能蛮干、傻干,要巧干。这难道不是创新么?
三尧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要使学生作文充满生动情趣,就要让学生睁开双眼去看世界,张开嘴巴去说世界,敞开心扉去感受世界,使学生习作与生活结为一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写作训练的基础。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才能写出客观事物,才能在描写各种客观事物时进行丰富的想象。因此,让学生时时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看田野是怎样绿了又黄的:看村边的小河是怎样融化了又结冻的;看身边的树木的不同长势,等等。为了便于观察,让学生劫手插柳条、生蒜苗、生豆芽,仔细观察其生长过程:并要求他们做好详细记录。同时把采集的植物叶子制成标本保存下来观察比较,进而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或从远到近,或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或从内到外,或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静态到动态。总之,要通过一定的观察方法来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以便在作文中准确地描写事物。
四尧作文形式要创新
科举时代就流行,布置一个题目,让学生作文。这种形式也不能全然否定,但是长此以往就会堵塞学生作文的思路,束缚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在写命题、半命题作文的同时,采用多种形式,通过改写或续写去拓宽学生的作文思路。如体裁的变换。在将孟郊的《游子吟》改写成故事的教学中,我注意指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运用心理描写,外貌描写、叙述、对话,抒情等手法进行改写,学生依据指导,大胆想象,写出了《母爱》、《母子情深》、《难报母恩》等感情炽热的故事。教学完《凡卡》后,让学生想象续写凡卡的故事。缩写也是作文形式
创新的好方法。缩写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使学生能用简洁的文字准确全面地表述中心。如指导学生缩写《牛郎织女》。作文形式的创新,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
五尧作文要实施分层教学
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强调共性,用同一要求、同一标准对待不同知识基础、作文能力的学生实施均衡教学。其结果是一部分尖子生过分轻松地作文而抑制了个性化发展,另一部分差生由于难以按时按量按质完成任务而产生畏难、厌倦作文的心理。这样不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必须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作文潜能,培养他们主动参与作文的兴趣,让每个学生的作文能力在原来的基础上确实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六尧要因势利导地指导写作
诗人写诗、作家写小说都讲灵感,其实,小学生作文也是讲灵感的。这就需要我们不仅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在他们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时布置作文。作文题目出在他们的“兴奋点”上,调动了他们的写作积极性,他们便有说不完、写不尽的素材,比如《表扬××》这样的作文题目?可以这样因势利导地指导学生写作:调查这个人物的工作及在工作岗位上做了哪些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益的事。要求学生做好记录,回校向大家做详细汇报。学生汇报时,教师给予必要的提示和指导。在学生都怀着一种自豪和崇敬的心情赞扬自己创作的人物时,教师就要抓住这个“兴奋点”布置写作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做文章,不仅感到有内容可写,同时也感到亲切,就会诱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七尧要用激励强化写作兴趣
小学生对自己的作文,是非常关心的。他们特别想知道老师对自己作文的评价如何。面对学生的渴求,老师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时,评语一定要有针对性、指导性和激励性,对作文中“哪些地方写得成功”、“哪些地方写得还不够成功,哪些地方还需要加以补充”等,都要绐学生明确地指出来,并面对有些片断描写不贴切的地方教师要有一些指导性的评语。对于写得好的片断要充分肯定加以激励。
以上作文教学方法创新,相信可以提高学生作文的创新能力和作文水平,解开您语文教学中的“难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