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混凝土接茬的施工工艺
施工新老混凝土接茬的流程如下:
一、处理新老混凝土粘结面
二、采用人工凿毛法
人工凿毛法是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毛面处理方法。通过铁锤和凿子的敲打,使老混凝土粘结界面表面形成随机的凸凹不平状,增加粘结界面的粗糙度。
三、剔除老混凝土表面
此部分施工采用人工剔凿,直至剔露出主(箍)钢筋。主要操作工艺为用手锤敲击钢钎将钢筋表面保护层剔掉。技术要求:a)一般情况下柱子剔凿深度≤3.5cm、框架梁剔凿深度≤3cm、剪力墙剔凿深度≤2cm;b)大样图中要求设置拉筋部位需剔除至箍筋内皮以内1.5cm处,确保加大截面施工时拉筋
的正常锚入;c)对截面不加大的柱侧边剔凿时保证剔凿深度不小于2.5cm,保证新增箍筋绑扎后的保护层厚度。
梁侧剔出梁箍筋,增大梁的截面,要求露出原箍筋10d;梁底剔出箍筋。这也是这次施工难度的重点,因为梁箍筋的剔除必须是仰面操作,由于在剔除过程中,残碴容易产生飞溅,伤击人的面部。
四、采用电钻凿槽法
电钻凿槽法是在老混凝土表面用轻型电钻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成排钻槽。槽子大小为80(50)×50~60mm,加大截面结合层处理,配合人工凿毛,使其结合层面粗糙度符合要求,增加新老混凝土间的粘结咬合,阻断水的渗入。
五、采用钢刷刷净法
钢刷刷净法实际上只是做表面清理,而不是表面处理,此法大多与其它面层粗糙度处理方法结合。
六、采用植筋加固
植筋施工前应熟悉图纸,并定位放线,确认钢筋数量规格后方可施工。植筋施工中必须清理待加固构件表面的剥落、疏松、腐蚀等劣化混凝土,除去保护层,直至露出结构层新面。按设计要求及规范要求进行钻孔直径,植筋胶采用A级植筋胶。植筋胶固化期间应严防受到干扰。
七、采用高压水射法
高压水射法是用高压水对老混凝土的粘结界面进行冲毛粗糙处理。控制其喷水速度、喷射距离和喷除速度,借巨大的水冲射力除去老混凝土界面的水泥石,使其界面表层的粗糙集料外露,从而形成凹凸不平的粘结界面。该方法有许多优点:工作进行的迅速、有成效,没有振动、噪声和灰尘;机械化施工程度高,施工速度快,对老混凝土的扰动小,处理面凹凸均匀性好;更重要的一点是高压水射法适用于任何情况,在有钢筋的情况下,不但不会损伤钢筋,而且能为钢筋除锈。
在进行钢筋植入前,先注入锚固胶,然后将钢筋插入,并确保植入深度。孔内胶料应该填充饱满,孔表面应该略微有溢
胶现象。植入的钢筋垂直度不应超过5度。在胶料未固化前(一般为4小时),不得触动所植钢筋,并且施工现场必须有专人进行监控。
钻孔产生的废孔必须使用植筋胶填实,清孔方法与植筋清孔方法相同。
本工程设计加固后截面尺寸包括防水保护层。在施工时,采用比原混凝土高一等级的微膨胀C40 S6混凝土整体浇筑。施工程序包括表面处理、制件拼装、模板安装、C40 S6微膨胀混凝土浇筑、养护和拆模。表面处理必须清除旧混凝土粘结面上的浮灰、尘土、污垢,并进行修补,使露出结构本体。钢筋必须进行除锈处理,并打磨后显露金属光泽。制件拼装必须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模板必须平整,不得有缺口、翘曲现象,模板安装牢固,拼缝严密,不得在浇筑时发生漏浆。浇注完毕后的12小时内,必须对混凝土进行覆盖并保湿养护,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不得少于14天,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
在进行钢筋混凝土施工前,必须拆除原有混凝土表面,并进行表面处理,确保新老混凝土接触面粘结牢固。钢筋必须进行加工和安装,模板必须安装牢固,混凝土浇筑后必须进行养护,并在拆模前进行处理。在进行基础加固施工前,必须将原有混凝土表面凿毛,用钢刷及高压水清冲干净,确保新老混凝土接触面粘结牢固。在钢筋混凝土施工中,必须增加新老混凝土基础间的机械咬合力,以增加结构整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