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来源:爱玩科技网
第27卷第4期 2010年8月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Guizho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Vo1.27 No.4 Aug.2010 文章编号1000—5269(2010)04—0117一O3 岩石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岳 洋 (贵州省公路工程集团总公司,贵州贵阳550003) 摘要:基于应变强度理论和岩石微元强度服从幂函数分布的假定,利用统计损伤力学的理论, 建立了岩石破坏过程中的损伤统计本构模型,并引用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 明:模型理论曲线与试验实测曲线具有较高的吻合度,所建模型能够比较好的反映岩石在三向压 力作用下的应力一应变关系和岩石强度变化特征,说明本文所建立的模型是合理的。 关键词:岩石;损伤;统计;本构模型 中图分类号:U416.164 文献标识码:A D= n (2) 岩石是一种复杂的自然地质体,由于各种外界 荷载和环境的长期作用,其内部存在着各种各样的 缺陷。损伤力学正是从各种缺陷导致结构劣化这 一式中D为岩石损伤变量,n为某级荷载下已破坏 的微元数目,Ⅳ为无损岩石材料的总微元数目。 当加载到某一水平F时,破坏的微元数目为 n(F)= ⅣP(8)如=Ⅳ( ) 则 D=(羔) 0 基本点出发来研究这些缺陷的产生、扩展及汇合 的过程及其对力学性质的影响规律的¨J。近年 来,由于引入了统计损伤理论,将岩石内部损伤程 度以微元强度加以量化,并根据岩石内部损伤服从 随机分布的特点,假定岩石内部缺陷服从某种分 (3) 布,建立了岩石损伤统计本构模型,使岩石本构关 系研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突破 J。 本文从岩石微元强度统计特性人手,假定岩石 微元强度服从幂函数分布,建立了岩石损伤统计本 构模型,并用试验数据对本文模型进行了验证。结 果表明:本文所得模型能够比较好的反映岩石破坏 过程中的本构关系,从而说明了本文模型的合理 性。 (4) 当岩石材料承受荷载作用后,在宏观裂隙出现 以前,局部出现的微裂隙已经影响了岩石材料的力 学性质…。假定岩石微元破坏前服从广义虎克定 律,由连续介质损伤力学理论可得如下本构关系 =如(1一 ) 量。 (5) 式中E和 分别表示无损岩石的弹性模量和应变 将(4)式代入(5)式,则有 or=E占[1一(旦) ] 0 1损伤模型的建立 假定岩石微元强度服从幂函数分布,其概率密 度函数为 P( )= (旦) 0 0 (6) (1) 上式为单轴压缩下岩石的损伤统计本构模型。 式中P( )为岩石微元强度分布函数, 为微元 假设某一级荷载下已破坏的微元数目为厅,定 若考虑围压的作用,将上式进行推广,即可得到三 维情况下的岩石损伤统计本构模型。 1=Ee1[1一( ) ]+2vo"3 0 强度随机分布的分布变量,m和 。为分布参数。 义统计损伤变量为已破坏的微元体数目与总微元 (7) 分布参数m和 可通过将(7)式两边取对数 数目Ⅳ之比。则 的方法得到 。。。将(7)式变形可得 收稿日期:2OlO一05—24 作者简介:岳洋(198o一),男,贵阳市人,汉族,助理工程师,从事路基路面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yueyang@21cn.corn. 通讯作者:岳洋,Email:yueyang@21en.colf'}.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WIb 毯 第27卷 1_ 凸Sl :(旦)m 一\ , Co (8)\V, 拗 抛 渤 啪 ∞ 0 ∞ ∞ ∞ ∞ ∞ 0 将弹性模量E、泊松比 及各围压下的试验资 料代人到(9)式进行线性化处理即可得到各围压 两边取自然对数,有 下的分布参数n/,和 。,如表1所示。 In(1一1 ):mln 一mln 。B 1 (9) 表1不同围压时的分布参数值 显然,上式为线性关系式。m为直线斜率,一 mlng 为截距,则很容易将试验数据通过线性拟合 的方法求得m和占。. 2模型的验证 为了说明本文所得模型的合理性,引用文献 将表1中各围压时的分布参数/R'、 。以及实 [1 1]的试验资料对其进行了验证。岩石弹性模量 测试验数据代人到(7)式即可得到岩石破坏过程 E=90 GPa,泊松比7./=0.15,内摩擦角 = 中的理论本构曲线。试验曲线和本文理论曲线的 3】.3039o. 对比图如图l所示。 0 0.o0l O.002 0.oo3 0.004 0.005 应变 1 (a)o'3=3.45 MPa 3oo 3oo 250 250 曩200 b 皇200 150 o 1oo 倒100 5O 50 O 0 O O.oo1 0.002 O.o03 0.004 0.oo5 O.0o6 0 O.o01 O.o02 0.0o3 0.004 0.oo5 0.006 0.007 应变 l 应变 1 (e)O'3=13.8 MPa (d) =27・6 bfPa 图1试验曲线和理论曲线的对比图 由图1可以看出:本文所建立的岩石损伤统计 理论曲线随参数m变化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 本构模型能够比较好的反映岩石在三向压力作用 由图2和图3可知:随着 增大,理论曲线的 下的应力一应变关系和岩石强度变化特征,特别在 峰值强度增大;随着/7/,减小,理论曲线越来越缓, 峰值强度之前,理论曲线和试验曲线具有很高的吻 即岩石的脆性越来越差,延性逐渐增加。因此,可 合度。这也说明了本文所建立的模型是合理的。 以这样理解它们的物理意义:分布参数 。可以代 同时,岩石微元本构关系的线性假设反映出宏观的 表岩石宏观强度的大小,而参数/7/".代表岩石的脆 塑性,表明岩石宏观塑性变形是裂纹扩展或闭合效 性程度。 应的结果 引。 4结论 3有关分布参数的讨论 (1)本文基于应变强度理论和岩石微元强度 当固定岩石的弹性模量E、泊松比t,和分布参 服从幂函数分布的假定,利用统计损伤力学的理 数//7,不变时,岩石本构模型理论曲线随参数 。变 论,建立了岩石破坏过程中的损伤统计本构模型; 化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当固定岩石的弹性模量 (2)通过引用试验资料对本文模型的验证,表 E、泊松比 和分布参数 。不变时,岩石本构模型 明本文模型是合理的; 第4期 岳洋:岩石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l19・ 350 模型与试验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 3o0 (2):200—203. 曼250 [2]杨明辉,赵明华,曹文贵.岩石损伤软化统计本构模型参数的 200 确定方法[J].水利学报,2005,(3):345—349. 蚕15o [3]唐春安.岩石破裂过程中的灾变[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 100 社。1993. 50 [4]曹文贵,张升.基于Molar—Coulomb准则的岩石损伤统计分析 0 方法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2(1):43 0 0.0o1 0.002 0.oo3 0.OO4 0.005 0.o()6 —应变 l 47. [5]曹文贵,赵明华,刘成学.基于统计损伤理论的德鲁克一普拉 图2参数 变化对本构模型曲线的影响 格岩石强度准则的修正[J].水利学报,2004,(1):18—23. [6]徐卫亚,韦立德.岩石损伤统计本构模型的研究[J].岩石力 学与工程学报,2002,21(6):787—791. 时 山 [7]李树春,许江,李克钢.基于初始损伤系数修正的岩石损伤统 计本构模型[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7,39(6): b 4l一44. [8]刘成学,杨林德,曹文贵.岩石统计损伤软化本构模型及其参 数反演[J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3(3):453—457. 0 0.001 0.002 n003 o.O04 n005 [9]曹文贵,方祖烈,唐学军.岩石损伤软化统计本构模型之研究 应变 1 [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8,17(6):628—633. [10]曹文贵,赵明华,刘成学.基于WeibuU分布的岩石损伤软化 图3参数m变化对本构模型曲线的影响 模型及其修正方法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 (3)岩石微元本构关系的线性假设反映出宏 (19):3226—3231. 观的塑性,表明岩石宏观塑性变形是裂纹扩展或闭 [11]耶格J c,库克N GW.岩石力学基础[M].中国科学院工程 合效应的结果。 力学研究所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12]张毅,廖华林,李根生.岩石连续损伤统计本构模型[J].石 参考文献: 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8(3):37—39. [I]杨圣奇,徐卫亚,韦立德,等.单轴压缩下岩石损伤统计本构 Study on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of Rock YUE Yang’ (Guizhou Highway Engineering Group Co.,LTD,Guiyang 550003,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strain strength theory and the strength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micro—-unit with power function distribution,a rock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was established under triaxial stress state by use of hte damage constitutive theory of continuous medium.Then the constitutive model Was veriifed by test data of triaxial experiment and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proposed constitutive model can refle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ss nad strain of rock and the process of rock failure accurately.So,the proposed constitutive model is rational and feasible. Key words:rock;damage;statistical;constitutive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