讼牒的词语解释是:诉状。讼牒[sòngdié]⒈诉状。
讼牒的词语解释是:诉状。讼牒[sòngdié]⒈诉状。 繁体是:訟牒。 注音是:ㄙㄨㄥˋㄉ一ㄝˊ。 简体是:讼牒。 结构是:讼(左右结构)牒(左右结构)。 拼音是:sòng dié。
讼牒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网络解释
讼牒讼牒,读音sòngdié,是汉语词汇,解释为诉状。综合释义:诉状。宋韩琦《答孙植太博后园宴射》诗:“铃索声沉讼牒稀,优游大司养疎拙。”元张养浩《牧民忠告·弭讼》:“起讼有原,书讼牒者是也。”清王韬《淞滨琐话·倪幼蓉》:“讼牒朝投,判牘夕下,署无留案,狱无滞囚。”诉状的旧称。《宋史.卷三一.高宗本纪八》:「乙卯,初置临安府左右厢官,分掌讼牒。」网友释义:讼牒,读音sòngdié,是汉语词汇,解释为诉状。汉语大词典:诉状。宋韩琦《答孙植太博后园宴射》诗:“铃索声沉讼牒稀,优游大司养疏拙。”元张养浩《牧民忠告·弭讼》:“起讼有原,书讼牒者是也。”清王韬《淞滨琐话·倪幼蓉》:“讼牒朝投,判牍夕下,署无留案,狱无滞囚。”国语辞典:诉状的旧称。讼牒[sòngdié]⒈诉状的旧称。引《宋史·卷三一·高宗本纪八》:「乙卯,初置临安府左右厢官,分掌讼牒。」辞典修订版:诉状的旧称。《宋史.卷三一.高宗本纪八》:「乙卯,初置临安府左右厢官,分掌讼牒。」其他释义:1.诉状。
二、引证解释
⒈诉状。引宋韩琦《答孙植太博后园宴射》诗:“铃索声沉讼牒稀,优游大司养疎拙。”元张养浩《牧民忠告·弭讼》:“起讼有原,书讼牒者是也。”清王韬《淞滨琐话·倪幼蓉》:“讼牒朝投,判牘夕下,署无留案,狱无滞囚。”
关于讼牒的词语
牒目 牒桉 牒呈 牒牒 牒书 讼牒 牒谱 牒文 牒云 祠部牒
关于讼牒的成语
政平讼理 计过自讼 调词架讼 聚讼不已 聚讼纷然 枝叶旁牒 蒲牒写书 聚讼纷纭 包揽词讼 政平讼息
关于讼牒的诗词
《延平得雪·凌晨讼牒如山积》 《行春辞·讼牒兮纠纷》 《讼牒·决遣惭非朱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