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学生消费社会调查报告(3篇)

大学生消费社会调查报告(3篇)

来源:爱玩科技网

大学生消费社会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花钱更容易了,足不出户也能消费,人们每个月的开销也越来越大。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兴力量群体,在消费过程中,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社会前卫的潮流方向。因此,本次对在校大学生消费进行了一次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以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群体的生活方式及行为习惯。

  二、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总的目的是为了了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及消费观念

  三、调查地点

  网络问卷调查

  四、调查时间

  五、调查范围

  1.地理范围:在校大学生

  2.时间范围:

  3.调查对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在校大学生

  六、调查方法

  网络问卷发布调查

  七、调查结果

  根据本次调研的目的和调查内容,本次网络调研活动对在校学生展开了调查,向他们发出了网络调查问卷,一共回收了38份有效问卷。依据调查的主要目的对调查的结果进行了归类分析,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具体分析结果如下:

  (一)普遍大学生平时的主要开销都花费在伙食上

  普遍大学生平时的主要开销都花费在饮食上,只有极少数大学生将主要的花销花费在数码产品上。由图一可知,有81.6%的在校大学生将花销花费在了伙食上,仅有13.2%左右的大学生将主要开销花费在数码产品上。由此可见,当代的大学生们的生活费主要还是花在饮食上,服饰和日用品所占的百分比也较高分别为65.8%和60.5%,数码产品这种价位较大的产品购买的人数极少,可以看出大学生的花费主要为生活必需品。

  (二)大部分大学生们在购物时最注重的是价格因素

  由图二可知,大学生在购物时最主要会考虑到产品的价格,价格因素占了73.7%,品牌因素只占了39.5%。因此,大部分大学生的消费还是比价理性的,不过也比较看重产品的实用性和外观,这两个因素所占百分比相同,都为71.1%。

  (三)过半数的大学生在遇到钱不够的情况都会选择放弃购买

  有57.9%的大学生想买某样东西却发现钱不够的情况下都会选择暂时先不买,只有18.4%的大学生会想做兼职挣钱再去购买,仅有2.6%的人选择使用借贷产品先买下,由此可见,大学生的自制能力还不错,但还是鼓励大学生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尽量自己赚钱去购买。

  (四)生活费有盈余的情况下,大部分大学生选择存入银行

  由图四可知,有将近一半的大学生,占44%,在生活费有盈余的情况下,会选择存入银行,仅有15.8%的同学会拿去理财,大学生应该要学会对盈余的钱进行合理、具体地规划,而就依目前的数据来看,现在的大学生理财的意识比较淡薄。

  (五)绝大部分大学生平时的生活费都来源于父母

  由图五可知,73.7%的大学生的生活费都是父母按月寄送的,极少数大学生,占5.3%是来源于银行贷款,靠自己兼职挣钱的只有34.2%。可以看出,大学生自己赚取生活费的占少数,经济来源都得依赖父母。

  (六)近半数的学生会在消费之前做好规划

  由图六可知,有近半数学生认为在消费之前应该做好规划,占47.4%;秉持能省则省这种消费观的学生占23.7%,而抱着想买就买这种心态的同学也不少,占了21.1%,即使没钱也要借钱去买的同学极少,只占了5.3%。相对来说,大学生的消费方式还是比较理性的。

  (七)普遍大学生月平均消费额集中在800-1500元之间

  由图七可知,大学生平均每月消费金额800-1200元之间的占36.8%,而31.6%的大学生平均每月消费金额在1200-1500元之间,仅有2.6%的大学生平均每月消费金额在500元以下,月平均消费在500-800之间元与20__元以上的同学所占百分比相同,均为10.5%,而剩下7.9%的大学生每月消费平均分布在1500—20__元。

  (八)大部分学生每月在护肤着装等形象消费上花费在300元以下

  由图八可知,有将近一半的大学生44.7%每月在护肤着装等形象消费中只花费300元以内,而在300—500之间的占了26.3%,500-800元之间的占了18.4%,800-1200元之间的占了7.9%,消费金额在1200元以上的仅占2.6%。可以看出,大学生还是比较在意形象装扮的,每月在这方面的花费也不少。

  九、结论和建议

  1、大学生消费观念比较理性。相对来说,大学生的消费观念还是比较理性的,没有盲目的跟风和一味的追求品牌,购物时比较看重价格,也比较注重产品的实用性,这是一个比较好的购物习惯。在遇到钱不够的情况下多数都会选择放弃购买而不是非要以别的方式买下产品,这些都能看出现代大学生消费比较理性,自制力较强。

  2、大学生经济不。如今,多数大学生每月开销普遍在800-1500元之间,生活费都来自于父母给予,只有少数的大学生是靠自己兼职挣钱赚取生活费的。大学生过度依赖父母这是一个很不好的现象,我们应该多鼓励大学生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兼职赚取生活费,以减轻父母的负担。大学生在消费时应该要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消费。极大多数大学生对于父母的给与都是心怀感恩的,所以,大学生应该学好专业知识,找份好工作,将来回报父母,回馈社会。

  十、总结

  此次网络调查仅仅是在网络上进行调查,存在无法控制调查对象的配额的缺陷。调查对是面向在校学生,但参与此次调查填写问卷的学生对象不均匀,多集中在大三女生这个范围中,而且此次收集到的问卷很少,仅有38份,问卷的题型比较单一化,测度项不完整,导致此次调查分析数据与现实情况存在偏差。希望以后的调查里能够合理分配调查对象,多派发问卷进行回收后再进行分析,题型要做到精而简。

大学生消费社会调查报告

  一、消费现状分析

  (一)、总体消费水平一般,局部出现两级分化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当今大学生消费水平较过去已有了较大改善,22.5%的同学月生活费在300元以下,47%的生活费在300-500元之间,有 27.2%的月生活费在500-1000元,同时月生活费在1000以上(包括1500或者更高)的占到9.6%。近百分之七十(69.5%)的同学月生活费用在500以内,同时有61.6%的认为周围同学消费状况比较符合实际,应该说总体处于一般水平。但同时也有近百分之十的同学月开销超过1000元,局部出现了两级分化情况,但在是由大学这种现象普遍性不高。

  于此同时,和其它高校相比较,本校学生的消费水平偏低,平均水平在502元左右[①],其中92.8%同学表示在购物时在乎价格水平,也在一定层面体现了这个问题。

  (二)、消费多元化特征显著

  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元化走向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年轻人群体重要组成部分的当今大学生也不再将消费单纯用于学习上,而逐步将目光转向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来,如网络、通讯、交际、形象等方面,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而且使他们的消费也转向了多方向的轨道,既缓解了大学生的紧张气氛,也为他们今后走上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购物消费途径来看也曾现出多样化特征,在我们的调查中有61.6%的同学选择超市购物,25.8%的同学会逛街砍价,同时B2C网上购物对于近9%的同学来说成为主要的购物方式,这也是顺应当代消费新概念的表征,伴随网络购物的机制成熟,这种安全快捷的新兴方式将为更多的年轻人所接受。

  (三)、部分出现超支现象

  虽然大学生的消费有了很大改善,消费方向也有了变化,生活方式呈现多元化。但由此也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问题。曾有人将大学生比作逃离了牢笼的小鸟,没有约束,只有自由,如今一想的确如此,调查结果表明51%的同学曾有过甚至经常向他人借钱的记录。

  (四)、经济意识淡薄

  据调查,高达65.6%的被访同学的主要生活资金基本来源于父母,说明了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暂时不具备的经济来源。只有34.4%的同学通过打工和勤工助学缓解家庭的经济负担(但同时我们了解到其中有近5%的同学每月打工收入超过300元,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74.1%的同学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打工或者奖助学金)满足自己的日常开销,这是当代大学生渴求自身经济的强烈愿望的体现,但迫于各种原因,只有34.4%的同学将之付诸实践。

  (五)、理财能力亟待提高

  不少同学表示自己不善于理财或者根本就没有理财的观念,对于生活费没有什么安排,表示“想用就用,没有数码安排”,对自己月开销数目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反正就是这样花,不够了就向家里要。”比较少(仅占9.3%)的同学会每个月给自己攒点钱,以备不时之需。但大概40%的同学没有预算或者消费计划,情况堪忧。

  与此同时,作为消费计划的一项重要工作——消费记录,也只有16.6%的同学完整落实,而绝大多数同学没有详细的消费记录,处于无计划消费状态,这不利于开销的合理控制以及良好消费习惯的培养。

  (六)、追求品牌时尚、个性潮流

  在这次的调查中“五大件”的拥有率非常高,有84.8%的同学有MP3或者MP4,手机拥有率更是高达91.4%,此外近四成的学生有电子词典(基本是用于外语学习)。电脑拥有率为28.5%,其中高年级学生电脑拥有率高于此数字。另外被大家视作奢侈品的CD、PSP游戏机以及数码照相机、摄像机等数码一族也成为不少学生的追求。通过计算,同时拥有MP3、手机、电脑三件的比例为22.1%。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数码产品的实用性、功能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追逐此类产品,一般月均生活费在1000元以上的同学在时尚的数码消费品上开销占比例较高。

  伴随这个问题的是高额的通讯和网络支出,有六成以上同学此项开销超过40元,11.3%的同学更是超过了100元,这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压力。

  此外愿意在外在形象(服装、化妆、发型)上支出较多的同学比例较高(32.2%),另外据了解女生在发型上的开支比较高,周末学校附近的理发店发型设计生意可谓是客源充足。

  (七)、消费结构不合理、合理消费意识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在消费习惯方面,很多同学都不太合理。男女生偏重也有所不同,部分女生爱逛街购物,伙食费用低于男同学,而且有很多都是见好就买从来不考虑价格;而部分男生则在上网以及恋爱方面投入了大量花费,沉醉在网络与爱情的沼泽中无法自拔,并且男生还在送礼方面特别突出。更为让人痛心的是大多数同学在学习上大花费可属少之又少。在调查中,月消费主要项目在交通、通讯方面占47.7%,主要集中在购物上的占46.4%,而用于学习的消费只占28.5%。 70%的同学每学期用于书籍的费用小于150元,也就是说,除了学期初用于购买课本的费用之外,大多数同学基本没有在书籍上的消费。据了解,平常时买报纸、杂志等也多用于娱乐,真正意义上在学业上的开支甚少。

  二、成因浅析

  (一)、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消费观的负面影响

  “遗传、教育、环境是制约人的发展的三大因素,其中,环境是影响人发展的决定因素”。[②]总体而言,大学生的消费观是不完整的,不稳定的,他们自控能力不强,所以难免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今天的大学生

  生活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

  (二)、高校教育对学生消费观的导向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

  具体体现为:

  其一,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达到有效性目的,就一刻不能缺少对学生实际行为的了解与掌握。

  其二,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同时由于工科院校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其三,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三、消费观导向性建议

  我们认为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

  我们认为今后对于消费观的社科研究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研究我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我们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二)、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

  智商反映人作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为社会生物的生存能力,财商则反映人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里的生存能力。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是现今的大学生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的必备因素。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是我们共同的课题。

  (三)、高校校风建设任重道远

  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应该成为良好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把握“育人为先”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学校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的存在是为将来培养可以为天地立新、可以为民众立命、可以为万事承重的后备人才,校风建设意义深远。

  (四)、加强家庭环境教育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消费观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父母应该积极帮助子女培养理财和计划消费的习惯。

  (五)、增强意识,倡导理性消费

  大学生要对消费有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不要人云亦云、盲目追风,但也不能一成不变、冥顽不化。就是说,在自己实际的消费能力和社会的现实状况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合理消费、理性消费。

  四、结束语

  回首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是路的差距、楼的差距、交通工具等的差距,体现在硬件设施上的表征显著。而今,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持续增长,上述差距在逐渐的缩小,越来越多的实例让我们感觉到:人的质量的差距是我们和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作为大学生这个最具活力的群体,整体素质的提高无疑会为我国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以及社会文明建设提供持久强大的动力。

  作为大学生整体素质构成的消费观只是其中的一项指标,但却能在一定层面体现这个群体的社会性格。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生存能力培养,全社会共同努力打造一个积极向上、思考向前的大学环境,为即将步入社会的我们插上稳健、硬朗、执着的双翅。

大学生消费社会调查报告

  第一部分调查方案设计

  一、调查方案

  (一)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现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结构及消费理念,为大学生合理消费制定标准,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合理的理财,更好的生活。这项调查不仅有利于掌握我院学生的消费概况,对塑造和培养我们良好的世界观体系在当前国情下更具有实际意义。

  (二)调查对象:各学校的在校大学生。

  (三)调查单位:随机抽取所需的大一、大二、大三样本学生。

  (四)调查程序:

  1.设计调查问卷、明确调查方向和调查内容。

  2.分发调查问卷。随机各学校大一、大二、大三在校男、女学生各50人作为调查单位。

  3.根据回收的有效数据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根据样本的生活费数目、用于生活费的不同消费比例、用于娱乐方面的消费比例等数字特征,推断大学生总体分布的相应参数。

  第二,根据性别进行男、女学生两个总体生活费均值之差的比较及区间估计。

  第三,根据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分类进行三个总体生活费均值之差的比较及区间估计。

  第四,根据年级的不同将大一、大二、大三的男、女生各自的生活费均值之差进行比较及区间估计。

  第五,收集好完成的调查问卷,整理调查问卷和整合问卷内容,制出能清晰地反应消费心理和行为习惯特点的表格和统计图,并总结出调查结果,写出最终调查报告。

  4.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计划:

  1、本次调查的数据处理工作,在组长统一领导下进行,由本小组成员分类统计,最后统一汇总。

  2、调查小组共6人,根据个人专长分工,制定分工明细表。成员分工:

  黄秀清负责调查方案策划。罗顺妹负责问卷的发送与回收。李晓霞负责问卷的统计与整理。林聘娣负责核对数据与表格和图表的制作。林霞负责数据的分析。颜巧红负责PPT的制作。

  (五)调查时间:xx年x月x日至xx年x月x日。

  二、问卷设计

  首先,请原谅占用了您一些私人时间。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对消费市场有着不容小视的影响。大学生的消费理念势必会影响

  消费市场的发展趋向。因此,我们希望就大学生的消费情况进行调查。希望您能认真填写问卷,谢谢您的合作!

  1.您的性别点击选择

  2.您现在所就读的年级

  大一大二大三

  3.家庭住址

  农村城镇城市

  4.您每个月的生活消费是多少

  500元以下

  5.您每月有盈余吗

  没有有,但不多有很多500---800元800---1000元1000元以上

  6.您的生活费主要来源

  父母给予勤工俭学奖助学金

  校外兼职部分家庭给予部分勤工俭学

  7.除了基本的伙食费和必需品消费外,哪些方面的消费占总生活费的比例比较多

  交通,通讯(上网,电话)购物(服装,饰品)

  学习用品(课外书报,学习辅导书籍等)

  娱乐交际零食及饮料其他

  8.您平均每月用于娱乐方面的费用(如逛街、出游、聚会、唱K等)无100元以下100---200元200元以上

  9.认为您家的经济状况是

  非常富有富有中等一般

  10.买东西,您比较注重哪一方面

  品牌质量外形美观价格其他

  11.在您身边的同学,会通过哪些途径去增加收入(多选)

  做兼职炒股,基金开网店做产品代理

  投资赚稿费其他

  12.您对自己生活费的使用方法是

  有钱就花,没有计划

  按照一定时期的计划花钱没有计划,但对每一次的收入与支出都有详细的记录

  有计划,但没有做好记录有计划也有记录

  13.您如何看待当前大学生出现的超前消费现象

  无所谓坚决反对

  看其他家庭情况而论可以,但要引导其理性消费

  14.您对现在的消费状况是否满意

  很满意没有考虑过,无所谓不满意

  15.您觉得目前大学生消费中存在哪些浪费现象?您对这些现象有何看法?

  非常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祝您学习进步,生活愉快!

  三、问卷发放:问卷发放300份,回收252份。

  四、数据整理

  第二部分数据分析

  一、对月生活费的分析

  由整理后输入计算机的数据,我们绘制出各年级大学生每个月生活费的图表,结果如下图所示。

  二、对生活费使用方法的分析

  由整理后输入计算机的数据,我们绘制出各年级大学生对自己生活费的使用方法的图表.

  由以上图表我们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学生对自己的生活费的使用是有计划,但没有做好记录。

  三、对每月用于娱乐方面的费用的分析

  由整理后输入计算机的数据,我们绘制出各年级大学生平均每月用于娱乐方面的费用的图表

  由以上图表我们可以看出:平均每月用于娱乐方面的费用处在100—200元之间的是大三最多。

  四、对看待超前消费观的分析

  由整理后输入计算机的数据,我们绘制出大学生看待超前消费观的图表,如下图所示。

  由以上图表我们可以看出:有51%的学生认为超前消费观是可以的,但要引导理性消费。

  五、总结

  通过以上的统计分析,我们基本得出以下结论:

  (一)对于月生活费均值的分析结果

  1.通过对各个高职高专大学生生活费大概估计,发现在校学生每个月的生活费平均水平在500元—800元之间。

  2.对于各个分类总体而言,我们以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为分类标准对总体又进行了划分,估计出全体大学生中各个年级以及男女生每个月生活费的对比。

  (二)对于生活费来源的分析结果

  1.描述统计的结果显示,生活费的主要来源集中于父母供给,其他来源依次是:勤工俭学、校外兼职及其他。

  2.对于不同年级而言,高年级生活费来自父母的比例比低年级的稍低,而勤工俭学的比例比低年级的稍高,奖助学金比例相差不大。

  3.以上结果还是表明奖助学金的实施面不够广,在校大学生生活费还是传统式的,以依靠父母读书生活为主。

  (三)对于生活费使用方法的分析结果

  1.各年级大学生对自己生活费的使用方法基本上都能按照一定的计划花钱。

  2.大一、大二男生很大一部分认为有钱就花,没有计划;大三男生以及各年级女生少部分认为有钱就花,没有计划。

  3.各年级大学生有一部分没有计划,对收入与支出都有记录。

  4.各年级男生有一大部分有计划,但没有记录;各年级女生很大一部分有计划,但没有记录。

  5.各年级大学生很少能做到有计划,有记录。

  (四)对于每个月用语娱乐方面费用的分析结果

  1.各年级大学生平均每月用于娱乐方面的费用超过200元以上的只有少数一部分人

  2.各年级大学生平均每月用于娱乐方面的费用100-200元之间占有很大一部分人,大二、大三相对较多

  3.各年级大学生平均每月用于娱乐方面的费用100元以下的占有一大部分人,大一、大二较显著

  4.各年级大学生很少人没有将生活费用于娱乐方面

  (五)大学生看待超前消费的分析结果

  1.绝大部分的大学生认为可以接受超前消费,但要引导理性消费。

  2.部分的大学生认为超前消费要看家庭实际情况而论。

  3.小部分的大学生对于超前消费持坚决反对的态度。

  4.大家对超前消费有一定的认识,但是缺乏自律。

  (五)对大学生消费的建议

  1.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

  2.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

  3.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应该成为良好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