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故事读书心得
最近读完了《呼啸山庄》这本书,有些感触。怎么说呢,我觉得结局有点悲情,但仔细想想,这个结局也是不幸中的万幸了。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来形容我的感觉就好比看一部战争片,经过异常惨烈的战斗后,两败俱伤,最后仅幸存了两个人,他们继续着生活,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整本书都是围绕17、18世纪英国的两个家庭展开的,以洛克伍德先生的行动为线索,以迪恩夫人的回忆叙述展开剧情。故事反映了西方社会上下层阶级之间的感情纠葛和利益冲突。爱情、阴谋、复仇、浪漫等等穿插其间,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个性鲜明,这些元素都让读者深深为其吸引。 《呼啸山庄》是一本奇特的书,是一本很好的书。《呼啸山庄》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倾向。这种浪漫主义避开现实主义的耐心观察,放纵主观想象,时而兴高采烈,时而意气消沉,沉湎于神秘而的激情和狂暴行为。艾米莉勃朗特的性格,以及她那种强烈的,受到压抑的感情,才能创作出这样的好书,这本书也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
正如书中简介所说,书中人物的不幸是来自他们自身的弱点,他们自私、高傲,又常陷于感情纠葛之中,又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的确,人性的弱点是我们所不可回避的问题,但为了避免悲剧的发生,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意地克制。就像主人公希斯克利夫那样,由爱生恨,长大后报复身边的人,成为人们眼中的恶魔,到头来两个原本和睦的家庭被他破碎了,自己也在疯狂中死去。作为旁观者我始终感到心,我为他感到惋惜,他本可有个不错的前程的,这都是人性中不好的一方面恣意放纵的结果。但我想这也恰恰就是艾米丽·勃朗特的作品所散发出的艺术魅力与震撼力。我们大多数人现在都生活在一个较安逸的环境中,所以我觉得要珍惜,化解我们性格中的暴戾,以更加平和的态度对待周边的人和事,切莫因小失大,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作者先让洛克乌德讲出故事的开头部分,再由狄恩太太把故事进一步展开,她自己则像戴着双重面具似的始终隐藏在幕后。为什么她把自己隐藏了起来,去又能讲出这样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我想,这是因为她在故事中把自己内心深处的东西泄露了出来。她深入到自己寂寞的内心的最底层,并在那里发现了许多不可告人的秘密,与此同时一种创作冲动又使她不得不把这些秘密遮遮盖盖地讲出来,以次卸下心中的负担。据说她的想象力最初来自她父亲经常讲的那些爱尔兰神话故事,以及她自己在霍夫曼小说中读到的那些怪诞故事,尤其是后者,是她在比利时经常读的,据说她回到了家乡后,仍然喜欢坐在炉边地毯上,搂着爱犬的脖子继续读霍夫曼的故事。夏洛蒂勃朗特曾认真地说明过,尽管人们多方猜测这本书里的某个人物是对生活的某个人的影射,其实爱米莉并不认识这些人。我相信这是真的;我也相信爱米莉是从那位德国小说家的神秘,的故事中找到希兹克利夫和凯瑟琳这两个人物的某些次要人物,如林顿和他的妹妹,恩萧的妻子以及希兹克利夫的妻子等(这些人物由于性格软弱而成为她蔑视的对象),说不定是她根据自己认识的某些人的原型加以创造的。问题是人们往往不相信作者的虚构能力,当作家完全凭自己的想象力大胆创作出人物时,他们也不愿承认。我认为,爱米莉本人就是凯瑟琳,因为她像她一样任性,一样充满激情;同时我还认为,她又是希兹克利夫。把自己放到两个主要人物身上,是不是有点奇怪一点也不。我们没有一个人是完全统一的;不止一个人居住在我们内心,他们往往还是相互矛盾的。小说家的独特能力,就在于他能把自己拼凑起来的人物表现的就像一个活生生的人那样。小说家最大不幸,就是不能赋予人物以生命,也就是说他的故事对于他的人物来说尽管非常重要,但是和他自己却毫不相干。对于一个以《呼啸山庄》这样的小说作为处女作的作家来说,不仅把自己作为小说主人公是常有的事,就是在小说主题中出现随心所欲的东西也没有什么希奇。这样的作品往往会表现一种自由自在的梦想,一种在独自散步时或者在彻夜不眠时的梦想。他们喜欢把自己想象成圣人或者罪人,伟大的情人或者的政客,勇武的将军或者冷酷的凶手。
我想,《呼啸山庄》就是这样一个梦中的自由。我认为爱米莉把自己的梦想全放在希兹克利夫身上了。她把自己的激愤,无望的爱,嫉妒,对人类的憎恨和蔑视,都给了他。我觉得,当她作为希兹克利夫对凯瑟琳又踢又踩时,她一定在笑;我想,当她欺凌,辱骂和威吓自己笔下的人物时,她一定是浑身颤抖,有一种透心的解脱感,因为她在现实生活中既自卑又抑郁,在人们面前总觉得受到了羞辱。《呼啸山庄》不是一本供人讨论的书;它是一本供人阅读的书。它具有一种只有极少小说家才能给你的东西,那就是力量。我不知道还有哪部小说能像它一样,把爱情的痛苦,迷恋和残酷如此执著地纠缠在一起,并以如此惊人的力量将其描绘出来。它使我想起埃尔格里科的一幅油画力作:乌云下昏暗的荒野景象,天上雷声隆隆,人们拖者长长影子在荒野里跋涉,一种不属于尘世的气氛使画面恍恍惚惚,人们似乎都要窒息了,这时铅灰色的天空又掠过一道闪电,使其显得更加神秘而令人恐惧。
希望更多的人能体会其中的未味道!
呼啸山庄故事读书心得
这部小说讲述孤儿希斯克里夫被呼啸山庄老人恩肖收养,但因不能接受凯瑟琳嫁与他人,而离家出走,多年后回来复仇的故事。归来后的希斯克里夫是个可怕的魔鬼,折磨着山庄里的每个人,但他也是个为爱痴狂的可怜人。
希斯克里夫由于身份卑微,受到亨得利的欺压和羞辱,他和凯瑟琳相互喜欢,但凯瑟琳最终还是选择了和自己门当户对,温文尔雅的埃德加,这深深刺痛了希斯克里夫,他不告而别。多年后,希斯克里夫风光归来,将亨得利踩在脚下,风水轮流转,凯瑟琳的女儿凯蒂和身份地位相当的希斯克里夫的儿子林顿相互爱慕,留下亨得利的儿子哈利顿卑微的仰慕着凯蒂。即使有恶魔希斯克里夫操纵着每个人的命运,但不同的年代,却有着何其相似的命运,仿佛是一个轮回,好在悲剧没有重演,林顿死后,凯蒂和哈利顿日久生情,终于打破了不可逾越的阶级爱情,算是弥补了希斯克里夫和凯瑟琳的遗憾。
这虽是一部爱情剧作,但是整体笼罩在被希斯克里夫支配的恐惧中,完全品尝不到爱情的甜美,虽然知道他也是个爱而不得的可怜人。我个人不太喜欢这样的爱情故事,可能我觉得凯瑟琳并不是一个很完美的女主,她脾气暴躁乖戾,也并不信奉爱情至上,不值得希斯克里夫那么深沉的爱。希斯克里夫极度扭曲而报复性的爱让人恐惧又厌恶,但最后你会发现他才是对爱最纯粹,当然也是最可怜的人。
呼啸山庄故事读书心得
这部小说讲述的是一个悲剧。仅仅是一次嫉妒心里在作,就是因为这个让希刺克厉夫成为了辛德雷要铲除的对象,最后酿成了后代的也要再重蹈覆辙的故事。
在接受了一切痛苦的时候,希刺克厉夫选择了离开。再次回来的时候他变成了一个暴虐无道的人,心里只有复仇,复仇。其实痛苦只是人类在经历人生的一种考验,随着对幸福的追求,饱尝挫折带来的痛苦时,成功才会让你觉得来之不易。记得有人曾这么说:“一切痛苦孕育着快乐。”奥运会上也有人曾失败过,但是当经历了一切痛苦,国旗升起,国歌奏起,此时的一刹那,你怎能不感到欢欣鼓舞?
痛苦不仅仅孕育着快乐,还有创造。记得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痛苦中完成的。岳飞“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的《满江红》抒发了他报国无门的悲愤。这些痛苦和平日里的小挫折比起来,那些挫折仅仅是昨天的遗物。在经历痛苦时,不仅要学会战胜,也要学会从痛苦中奋起。
在人的一生里,会有曲折,会有挫折,也会有坎坷,这些只不过是在乏味生活里的插曲,所以不必在意。莫里哀曾说过:“痛苦是一位伟大的导师”。既然是这样,就让我们随着这位导师,让它伴随着我们成长!
由此可见,人生的痛苦不是绊脚石,而是可以让人走向成熟的唯一的一条道路。所以,当我们碰见它时,不要认输,应该在痛苦中拼搏,在奋斗中让人生飞跃。
呼啸山庄故事读书心得
在英国文学史上,勃朗特三姐妹是一个奇迹。她们既作为璀璨的星座而闪耀,又作为单独的巨星而发光。《简·爱》和《呼啸山庄》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据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安妮的《艾格妮丝·格雷》与《怀尔德菲尔府上的房客》两部小说,也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出生于英国岳克郡一山区小镇桑顿,三姐妹,父亲是一名牧师,长年居住在偏僻的山村,过着斯多噶式的生活,外表沉静、内心刚强,又偏于沉郁、孤傲、藏而不露,自我遏制,仅在世间度过了三十岁就离开人间的一名天才女子。
《呼啸山庄》通过一个爱情悲剧,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畸形社会的生活画面。故事情节通过四个阶段逐步铺开的。
第一阶段叙述了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朝夕相处的童年生活;一个弃儿和一个小姐在这种特殊环境中所形成的特殊感情,以及他们对亨德雷专横暴虐的反抗。第二阶段着重描写凯瑟琳因为虚荣、无知和愚昧,背弃了希斯克利夫,成了画眉田庄的女主人。第三阶段以大量笔墨描绘希斯克利夫如何在绝望中把满腔仇恨化为报仇雪耻的计谋和行动。最后阶段希斯克利夫思念凯瑟琳,看到哈里顿和小凯瑟琳相爱,思想上恢复了人性的复苏,从而使这出具有恐怖色彩的爱情悲剧呈现出令人快慰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