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敬业的演讲稿
尊敬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
我叫李玉红,是通化一校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从教20xx年来, 我一直站在教育工作的前沿。“让每一位学生在我的课堂上都有所收获”是我事业追求的目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我的自律信条。 下面就自己多年来在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向领导做以汇报。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但教师如果没有扎实的教学技能,空有一腔热情是没法完成教书育人这一使命的。 因此平时我刻苦学习理论和文化知识,不断提升学历水平。教学上更是潜心研究教材教法,广采他山之石。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要求,在教学中我不错过任何一个可以提升自身业务素质的机会,我多次聆听专家报告,吃透教材编写意图,自己付诸行动。
积极参加各种政治学习和政治活动,积极参加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向出色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学习,并认真写心得体会。作为一名教师,我不断地刻苦钻研业务,认真研究教材教法,研究新课程标准,注重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习惯,对工作讲求实效,对学生因材施教。
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坚持经常翻阅《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教研论坛》、《出色论文集》等书籍。备课时,我根据24字模式精心设计环节,努力钻研教材,课前,我围绕课改理念,深刻领会课标内涵,准确把握、认真钻研教材,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爱心。我始终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用爱心去点亮学生的心灯,用爱心去演绎师爱 。为了让学生认真学习,我曾掏钱 给学困生买过书,夏天,看他们渴时我会多给孩子们烧些水,下雨时,我会给他们雨伞,有时让孩子们在我房里吃麻花等。很多学生在我的细微关爱下成了知心朋友,我心中始终记着这样一句话:做学生生活中的母亲,错误中的大夫,交往中的挚友。
我的爱心是真诚、宽容和坦诚, 赢得了所有学生、家长的心。我还因势而导,在学生中把爱心传递。同学们困难之际的相濡以沫,孝敬长辈,尊老爱老,自发的“手拉手,献爱心”活动……我的班级充满温情, 学生传递着爱心。
成绩不能满足,名誉催人奋进。作为一名教师,觉得自己始终要践行为人之道,从师之道。特别在实施教师绩效考核的今天,我觉得教师更要讲敬业和奉献。我也正是这样做的,坚守着三尺讲台辛勤耕耘、开拓创新、默默奉献。我相信我的未来不是梦,因为,在我的心中,学生永远是天使,我就是帮天使高飞的人。
2022敬业的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医疗卫生服务要以民为本》。我不是一名医疗卫生服务工作者,但是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关心、关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是我们的应尽之责、情理所在。能够参加此次渝东北地区.卫生事业发展论坛,我深感荣幸。因此,我也想借此机会,站在一个普通公民的角度,谈谈我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理解和思考。
医疗卫生服务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党的xx大报告给了我们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提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更凸显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作为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卫生事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人民群众往往通过医疗卫生服务看经济发展成果,看管理能力,看党风政风建设,看社会和谐公平。
要建成渝东北地区的经济中心,也就自然承载着要把建成渝东北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心。虽然通过多年的努力,我们的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现状不容乐观,因为我们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看病难、看病贵”依然是当前困扰老百姓最大的难题。
在我们身边,经常听到人说:一个人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不能没有健康!为什么?就是因为有病怕没地方看,即使有地方看,也怕遭遇高额的医疗费用!我们从老百姓的眼里只看见了一个字——难!
在我们身边,也有一些申请低保的人,他们找了工作,在劳动,也有收入。他们仍要申请低保,为什么?他们诉说着同一个理由——劳动所得不是用来吃饭,而是看病吃药!
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些人生了小病,没有钱,就不去看医生,一拖成了大病,更无钱医治,再拖就无药可治了。
诸如此类现象和问题,不胜枚举。
我们常常还听见很多人这样说,我们不怕穷,就是怕生病!穷了可以慢慢来改变,但是生了病,即使再富的家也会搞得穷!那些处在贫困边缘的人们,很多人不是因为懒,不劳动,而是因病而致贫、因病而返贫!
因此,建立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当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们的工作做得还很不够,老百姓也有意见。但是无论我们诉说太多的理由,强调太多的原因,寻找太多的借口,老百姓都不会去管,都不会去听,他们只会关心三个问题:一是能否看得了病,二是如何才能看得起病,三是怎样才能看得好病。
那么怎样才能解决好老百姓关心的这三个问题呢?我以为,就是要做好这样三个方面的工作:
1、要重视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建立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努力解决老百姓看得了病的问题。
我认为,一是要建立一个以为中心的渝东北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常言说:音乐无国界!那么医疗卫生服务呢,没有地界!我们应该思想,更新观念,以城乡统筹发展为契机,摈弃传统观念,打破地域界限,整合、利用好卫生资源,推动渝东北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我们知道,渝东北地区各区县关系密切,的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在渝东北地区具有非常明显和突出的优势,一些课题和项目在国际上均属领先水平。因此,对于来讲,必须建立一个三、四级并存的综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即片区、区县、镇乡、村社四级梯次医疗救助体系,发挥其积极作用;而各区县要建立三级综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即区县、镇乡、村社三级梯次医疗救助体系,明确各个层级的工作任务,落实责任,实行分级负责,层级管理,真正建立起“小病在村社、一般疾病到镇乡、重大疾病去区县、特大疾病进片区”的渝东北地区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二是要认真调查渝东北地区现有的重点医院、厂矿医院、私人医院、乡村卫生所、个体行医点等各类资源,及时编制出台农村、城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布局规划,充分利用现有的卫生资源,增添服务设施设备,优化配置资源,提高服务效率,最大限度地满足老百姓的需要。
三是要在建好梯次医疗救助体系的基础上,坚持基本医疗保险为主,推行商业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职工互助医疗保险等办法,分类建好农村农民、城镇居民、城镇职工三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推行医疗卫生改革。
四是要积极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宣传使老百姓认识到医疗机构不仅能够提供医疗诊治服务,还能够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和计生指导等服务,使他们起树立科学的卫生保健意识。
五是要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做到疫情网络直报、村村通电话报告,建立统一、高效、快速、准确的疫报系统,全面提高公卫事件处置能力。
六是要大力改善服务环境,努力把医院园林化、病房家庭化的理念用到医院的建设上,注重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因素,为病人的治疗和养病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要投入医疗卫生事业,建立主导、社会各界多方出资的筹资机制,努力解决老百姓看得起病的问题。
我认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是要加大投入,将医疗卫生经费,特别是疾病防控、除害灭病、健康教育、卫生创建等重点卫生项目费用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财力的增加而增加,确保资金落实,真正用到保障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上去。
二是坚持以为主导,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类资金投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畅通投资渠道,建立稳定的筹资机制,调动和市场两个积极性,逐步建立起“小病不要钱,大病花小钱,重病少花钱”的公共医疗卫生长效服务体系。
三是坚持预防为主,治防并重的长效管理机制,通过抓好预防保健工作增强老百姓的健康保障能力,通过抓好爱国卫生运动改善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环境,通过抓好健康教育培养老百姓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通过抓好老百姓健康档案的建立构建起温馨和谐的医患关系。
3、要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功能,建立医疗卫生服务人员水平提高机制,努力解决老百姓看得好病的问题。
我理解,一要抓好医务人员医德医风的教育,强化卫生法制的学习,加大医疗卫生市场的整顿,引导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因病施治,合理用药,提高服务质量,切断医务人员个人收入与处方临床检查、医疗收费的直接挂钩关系,从源头上抑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减轻患者负担,促进医疗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
二要积极引导医务人员转变观念,不断提高服务意识,打造自身特色,创造自身优势,全方位开拓服务领域,为老百姓提供个性化服务,增强市场竞争力。
2022敬业的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在这里演讲我很荣幸,因为我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要当好一名教师,就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爱得专心致志,爱得无私无畏!热爱学生是师德教育的核心。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是否高尚,主要从以下方面看:看他否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能否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看他是否热爱学生,能不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深切关注,真诚地热爱学生已被视为当代教师的师德之魂。因为:
一、热爱学生是建立平等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任何教育的结果,都是伴随着一定的师生关系产生的,其结果的好坏有时受师生关系好坏的影响,不同的师生关系往往导致不同的教育结果。今天的学生需要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这也是江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不断强调的。而要做到此点,师生关系的建立必须是“民主型”的。因为在民主型的关系中,由于师生之间注意协商、沟通,关系比较和谐,学生的情绪就会轻松愉快,有个良好的学习心境。在他们所认同的目标或要求的指引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都高。反之,若师生关系是“型”、“放任型”的。则会带来学生情绪上的紧张或放任,造成内心烦躁、恐惧等,在这种情况下就不会有高效的学习,学习效果也不会好。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多方面的互动,会产生种种矛盾。倘若教师没有尊重,关心和热爱学生,即没有与学生沟通关系的法宝“博爱之心”。不把其视为亲人,视为可倾吐心声解决困惑的朋友,让他们感受到亲人般的关爱和保护。要真正化解这些矛盾是不可能的。有时由于学生偏见或教师有“宁给好心,不给好脸”的观念和行为,可能会产生学生对教师的“好心”的误解。但是教师只要走出这种爱的误区,注意以正确的方式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爱护和关心,就能为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很好地化解矛盾。因此说,热爱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
二、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
学生的成长不只是阳光、雨露、面包和开水就能完成的。他们需要一样与植物和其他动物所不同的东西——这就是火热而真诚的心。中国有句古话:“爱人者,兼其屋上之鸟。”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教师关心学生,就能载起我们教育界称之为严格要求的那条很难驾驭的小舟。没有这种关心,小舟就会搁浅,用任何努力也无法使它移动。教师热爱学生有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有利于创造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而这一切,都是做好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
1.理智公正。在教育中,对学生的爱是理智的,而不是盲目、冲动的。盲目的爱缺乏是非感,无明确的目的性,不能有力地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不能有利地抑制和消除学生自身的不良因素。在教育中,我对学生的爱是正直、公正、坦荡、无私的,不是偏狭、庸俗的。因权势而爱,因门第而爱,因金钱而爱,这种爱会败坏社会风气,污染学生纯洁的心灵。如果我们希望学生成为有热爱美好事物而仇恨丑恶等行为的真正公民,我们就应当真诚地对待他。
2.坚持“三不”。不挖苦学生。当学生做错事时,我耐心开导,不挖苦、不训斥,不拿大话威胁恐吓。不体罚与变相体罚。
3.严爱结合。现实中往往爱好学生易,爱差学生难。我就要求自己不仅要爱“小天鹅”,还要爱“丑小鸭”。采取学生能够理解、接受的方式对待学生,即严爱结合。首先,我善于在尊重关爱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其次,我善于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友爱,努力创条件,使他们获得成功。并且做到爱得得体、严而有理、有度、有方与有恒。
二十一世纪呼唤着高素质、多层次的人才培养,高素质、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呼唤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也呼唤着高尚的师德修养。江《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是远瞩、语重心长的。不错,教师担当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唯有高尚的师德修养,才能振兴教育,也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爱是教师美丽的语言,我们教师应有那颗与学生沟通的法宝——博爱之心,用爱去对待学生,影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正如浙江某私立中学校训所言:爱护自己的孩子是人,爱护别人的孩子是神。倘若我们每位教师都是“神”,那么,我敢肯定师生关系始终是一片片晴朗的天空。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