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目的、意义及相关研究动态
一、课题目的 课题
1、巩固、深化、拓宽所学过的与城市广场、城市园林景观规划相关的专业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进行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设计实际问题的能力; 2、了解国内外的城市广场设计研究动态、规划策略和设计方法,正确使用本 专业的有关技术规范和规定;针对要解决的问题,广泛地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国内 外的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研究水平; 3、针对现状地形图,在收集大量现状资料的同时,理论联系实际,从经济、 技术的观点全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4、通过实际操作,熟练掌握计算机绘图技能,掌握正确的图纸表现方法。
二、课题意义课题
城市广场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象征,人流聚集的地方,而且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的 融合,塑造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空间。故城市广场,特别城市中心广场是一个城市的 标志,是城市的名片。一个城市要令人可爱,让人留恋,它必须要有独具魅力的广 场。
广场的规划建设调整了城市建筑布局, 加大了生活空间, 改善了生活环境质量。
因此,规划设计好城市广场,对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尤为重要。相关研究动态
三、相关研究动态
相关研究动态 1、广场的起源与发展广场起源于公元前 8 世纪的古希腊,最早只是作为市民会外交往和聚会的场 所,当时古希腊人就用来表示广场。公元前 7 世纪后,广场具有丰富和开放的文 化内涵,它除了原先市场交易弁鄍,还是庆祝、审判和表演的场所。中世纪的广场 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建筑规模尺度适合所在的城市小区,围合性很好。文艺复兴 时期的广场更加注重时代美学精神, 透视原理, 比例法则和美学原理在广场的建设 上得到很好体现, 这与当时人们追求人文主义的价值理想是一致的。
中国古城广场 分两类。
一类存在于封建统治城市中心, 体现整体规划, 形状方正, 讲求轴线对称。
另一类存在于结合交通、贸易、宗教活动之需的城镇空地。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 由于帝国主义侵略, 本国资本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变化。
城市设计与建设体现帝国主 义明确的侵略意图,建筑形式全是搬用占领者本国的形式,有浓厚的殖民地色彩。
城市规划图都是西方古典的形式主式,及早期资本主义规划特征 的搬运及模仿, 与中国传统的规划手法完全不同。
2、现代广场的发展态势 2.1 功能的多元化 休闲、民主、多信息、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成为现代人所追求的生活目 标, 原来功能单一的政治性集会广场、 交通广场等已不再能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要, 而以文化、休闲为主,其它功能为辅的多功能市民广场则取而代之。各种年龄层次 和背景的人们能在广场内进行多种多样的活动, 广场因此变成了一个复杂多样的具 有可塑性的环境系统。
2.2 规模的小型化 充分利用临街转角处的建筑物留出的一部分空地,或是两座建筑之间的空间, 建设一些分散的、小规模的城市广场,或称中心花园广场,不但可以节约资金,疏 散人流, 而且它们在城市空间中还具有视觉心理上、 环境行为上等多方面的调节和 缓冲作用,为单调的城市空间增添了丰富的景观。
2.3 空间的立体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处理不同交通方式的需要,立体化成为现代城市空间发 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下沉式广场、台地式广场、多层立体广场、空中广场、地下广 场等多种空间形式在现代城市广场设计中都已或多或少出现。
立体广场的出现为疏 散人流,丰富城市景观起了重要的作用。
2.4 环境的生态化在保护生态、回归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呼声中,生态城市、绿色城市的口号被提出 来并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方向而加以实施。
将自然元素纳人城市空间, 已成为今日城 市空间发展的必然趋势。
2.5 立意的场所化 场所既包括物质真实又包括历史。
在场所内每一新的活动, 在其中既含有对过去 的回‘忆,也预示着对未来的想象。在今天的城市广场设计中,注重表现地域文化 和环境文脉, 力图创造一个具有清晰可识别性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场所, 以求在人内 心留下深刻的印象。
2.6 设计的整体化 城市是一个大系统,而特殊地段的广场是一个小系统。如果不作全面的把握,如 果没有总体性的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 广场很难形成一个良好的城市景观。
设计中 应使广场与城市原有的肌理、道路相吻合,地铁、公交、高架线路、隧道线路、设 备用房、给排水电气管道等都应预先予以规划和设计,以免引起冲突和浪费。课题的主要内容(观点) 创新之处
创新之处 课题的主要内容(观点) 创新之处
一、主要内容
1、要求根据地形周围的现状对城市广场布局进行调整,在资料搜集时以体现 该地区的历史文化内涵及民族特点为主要关注点。
2、对广场内的活动设施及场地进行整合设计,合理地体现城市广场的内涵, 分析人们生活中对广场安全性及可达性的内在要求,进行人性化设计。
3、考虑可持续发展的景观要素,在设计中穿插团队思想主线,将广场与外部 城市环境有机地串联起来, 同时安排合适的外部广告系统, 使人能较直接地了解广 场概况,做出城市品牌。
4、对现有水边路网进行综合性分析和定位,注意城市主次道路的内外交通应 如何考虑,同时注意停车空间、外立面广告及灯光设置。
5、与目前国家相关《关于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意见的通知》结合考 虑城市设计布局。
6、结合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应有长远规划,预留发展空间, 分期实施。
二、创新之处
方案设计上“庭院的概念”作为全园设计的指导思想,庭院是中国古典造园的 精华部分。庭院虽小,却又咫尺山林,别有洞天的感觉;庭院虽小,却包含了佛, 道,儒等中国古老哲学思想和禅宗理念;庭院虽小,却要素齐全,包含着中国许多 的传统文化;庭院虽小,却富有诗情画意,陶冶情操,沉淀思想,洗礼心灵……以 庭院的概念,庭院的精神,庭院的手法,来进行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即从微观入手 来进行宏观的设计,让城市广场不再仅仅是面子工程,而是承载文化,传播幸福, 营造生活,回归自然的一个大庭院。让巢湖市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庭院! 构思原则突出小中见大、大中有小的思想,体现城市广场不同以往的集锦式总 体规划。城市广场虽然以回归传统、追溯文化,庭院概念为构思原则,但实际情况 毕竟会有若干不如意之处。规划设计时, 可巧妙地扬长避短。
如大、 中、 小相结合, 运用小中见大,咫尺丘壑的筑山理水的手法,在广大的范围内连续展开,体现雄浑 气魄与精致小巧的完美结合。
以往比较成功的城市广场设计,常利用具有鲜明的 城市文化特征的小品,雕塑及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灯具、铺地图案,坐登等元素烘 托广场的地方城市文化特色,使其广场达到文化性、趣味性、识别性、功能性等多 层意义。在城市广场特色方面,首先城市广场应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即人文特性 和历史特性。
城市广场建设承继巢湖市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 适应地方风情民俗文 化,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有利于开展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避免千城一面、似 曾相识之感,增强广场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其次,城市广场还应突出其地 方自然特色,即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温气候等。城市广场应强化地理特征,尽量采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艺术手法和建筑材料, 体现地方山水园林特色, 以适应 当地气候条件。
总之,城市广场是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广场在一个 城市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力求整个城市广场突出于开朗中透露亲切幽邃的气 氛,体现城市广场的特色性,亲民性,文化性。规划设计独具匠心,巧妙运用庭院 造园的手法与精髓,略加修饰,不留痕迹,弱化广场的感受,强化庭院的氛围。总 之城市广场体现的是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 传统与现代的相互借鉴, 充 分发挥城市广场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满足未来城市发展 的需要! 研究方法、设计方案或论文撰写提纲
研究方法、设计方案或论文撰写提纲:
一、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1、实地调研(踏勘、走访或表格调查)——社会实践训练。
2、资料查阅——文献查阅训练(含专业外语能力训练) 。
3、相关知识讲授——知识结构充实。
4、调查资料分析研究——综合能力训练。
5、调研报告及图纸——文字与图纸表达能力训练。
6、规划方案或初步研究报告——规划设计构思及构思确定、方案研究训练。
7、汇报会、研讨会或公共参与活动——口头表达及公共交往能力训练。
8、意见与建议收集、分析、研究、修改并完善规划方案或研究报告——综合 能力训练。
9、规划说明书或研究报告——文字表达能力训练(含计算机能力训练) 。
10、规划成果图纸——图纸表达能力训练(含绘图软件能力训练) 。二、设计方案1、第一阶段,总体规划阶段
1.1 确定总体布局;确定广场结构分区;配置公共建筑。
1.2 制定道路等级和红线宽度, 标出主次干道交叉点坐标和标高, 确定道路断面 形式。
1.3 制定绿化系统、环境卫生及防灾规划。
1.4 确定必要的控制点的坐标和地面标高。
1.5 确定给水、排水主干管线的长度和管径;确定电力、电信、有线电视除主干 线外的支线走向。
1.6 制定各建设项目的分期实施计划,确定工程量(包括项目、用地、建筑面积、 密度、层数等)。
1.7 制定文物古迹的保护范围和措施。
现状图除区分用地外,应标明建筑与工程质量,可具体分为保留、可利用、应 拆除三个等级。
2、第二阶段,广场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
2.1 建筑的的空间组织、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2.2 道路系统规划设计:标明道路控制点坐标,道路断面,交通设施。
2.3 绿地系统规划设计:标明植物配置的种类、景点名称。
2.4 工程管线规划设计:标明工程管线的走向,容量、位置、相关设施和用地 2.5 竖向规划设计:用标注法对规划后的地形地貌进行标注。
期进度
1、 开题报告:一周
2、 方案草图设计:两周
3、 方案二草设计:两周
4、 方案定型设计:三周
5、 方案成果出图:两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