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概要

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概要

来源:爱玩科技网



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纲要

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的诊断依照、诊断原则、诊断和鉴识诊断。

本标准合用于全国各级各种医疗卫活力构及其工作人员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报告。

2 术语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合用于本标准:

2.1

乙肝病毒

hepatitisBvirus

HBV

DNA 构成,

3200

个核苷酸,能惹起人类乙

属嗜肝脱氧核糖核酸病毒科,其核酸南不完好双链

病毒性肝炎。

2.2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epatitisBsurfaceantigen

HBsAg

HRV外膜蛋白的主要成分,是感染乙肝病毒的标记之一。

2.3 乙肝病毒e抗原hepatitisBeantigen HBeAg

HBVC区和C区基因编码的分泌型蛋白,分子量约 15kD。是HBVDNA复制的标记之一。

2.4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antibodytohepatitisBcoreantigen(ffBcAg) ,抗-HBc

HBV 感染后核心抗原(HBcAg)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提示

HBV的现症感染或既往感染,此中抗

-HBcIgMP6 性表示患者为急性HBV 感染,抗-HBcIgG 阳性,但抗-HBcIgM 阴性或低水平表示慢性或既

往感染。

2.5

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Bvirusdeoxyribonucleicacid

HBVDNA

2.6

HBV 的基因组,含有

HBV 的所有遗传信息。是反应病毒复制的指标。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anineaminotransferase

ALT

主要存在于各样组织的细胞中,以肝细胞中含量最高,当肝细胞炎症、坏死或肝细胞膜通透性增

添时ALT 可开释人血,使血中该酶的活性明显高升,故此酶是反应肝细胞伤害的血清生化指标。

3 诊断原则

乙肝的诊断依照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学及影像学检查等进行初步诊断,

确诊须依照血清HBV 标记和HBVDNTA 检测结果。

4 诊断分类

依据临床特色和实验室检查等将乙肝分为不一样临床种类,

乙肝病毒有关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等。

5 诊断

5.1 急性乙肝

包含急性乙肝、慢性乙肝、乙肝肝硬化、

近期出现无其余原由可解说的乏力和消化道症状,可有尿黄、眼黄和皮肤黄疸。

1/17


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纲要

肝脏生化检查异样,主假如血清HBsAg 阳性

ALTAST高升,可有血清胆红素高升。

有明确的凭证表示 6 个月内曾检测血清 HBsAg 阴性。

-HBcIgMpg ll000 以上。

肝组织学切合急性病毒性肝炎改变。

恢复期血清 HBsAg 阴转,抗HBs 阳转。

疑似急性乙肝病例

切合以下任何一项可诊断:

同时切合和。

同时切合和。

确诊急性乙肝病例

切合以下任何一项可诊断:

疑似病例同时切合。

疑似病例同时切合 5.1.5

疑似病例例时切合 5.1.6

疑似病例同时切合。

5.2

慢性乙肝

B)。

A)。

5.2.1

急性HBV 感染超出6 个月仍HBsAg 阳性或发现HBsAg 阳性超出6 个月(拜见附录

5.2.2HBsAg 阳性连续时间不详,抗

HBcIgM 阴性。

慢性肝病患者的体征如肝病面貌,肝掌、蜘姝痣和肝、脾肿大等(拜见附录

血清ALT 频频或连续高升,右的血浆白蛋白降低(或)球蛋白高升,或胆红素高升等(拜见附

B)。

肝脏病理学有曼性病毒性肝炎的特色(参姓附录 B

血清HBeAg 附陛或可检出 HBVDNA 除其余致使ALT 高升的原由(见附录 C)。

疑似慢性乙肝病例

切合以下任何一项川诊断:

切合

切合

切合

确诊慢性乙肝病例

切合以下任何一项可诊断:

2/17


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纲要

同时切合


5.3

同时切合

同时切合

同时切合

乙肝肝硬化

5.3.1血清HBsAg阳性,或有明确的慢性乙肝病史。

血清白蛋白降低,或血清ALTAST高升,或血清胆红素高升,伴有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和(或)

白细胞减少),或明确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或肝性脑病或腹水 (拜见咐录B)

5.4

腹部B型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有肝硬化的典型表现 (拜见附录B)

肝组织学表现为洋溢性纤维化及假小叶形成。

切合以下任何一项可诊断:

切合

切合

切合

乙肝病毒有关的原发性肝细胞癌

血清HBsAg阳性,或有慢性乙肝病史(见附录A)

一种影像学技术(B超、CTMRI或血管造影)发现 >2cm的动脉性多血管性结节病灶,同时

AFP400μg/L,并能清除妊娠、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及转移性肝癌 (见附录B)

6

两种影像学技术(B超、CTMRI或血管造影)均发现 >2cm的动脉性多血管性结节病灶。

肝脏占位性病变的组织学检查证明为肝细胞癌

切合以下任何一项可诊断:

切合

切合

切合

鉴识诊断

6.1

慢性HBV 携带者

阳性史6 个月以上。

ALT AST 均在P 正范围,且无慢性肝炎的体征如肝掌、蜘蛛

血清HBsAg

1 年内连续随访

3 次或以上,血清

痣,脾大等。

HBeAg 阳性。血清 HBVDNA 可检出。

肝组织学检查无显然炎症、坏死和纤维化。

疑似病例:切合

6.1.1

和。

3/17




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纲要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同时切合 6.1.4

6.2

非活动性

HBsAg 携带者

血清HBsAg阳性6个月以上。

一年内连续随访

3 次以上,血清

ALT AST 均在正常范围。



血清HBeAg 阴性,抗-HBe 阳性或阴性,血清

肝脏组织学检查无显然炎症或炎症稍微。

疑似病例:切合 6.2.1 和。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同时切合 6.2.4

HBVDNA气检测不到。

6.3 其余肝炎病毒惹起的病毒性肝炎、非嗜肝病毒惹起的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自己免疫

性肝炎,以及其余病因所致肝炎。

6.4

乙肝和上述其余肝炎也可归并发生。

A

(规范性附录)

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学检测方法、 HBV 感染的标记物判断标准、急性 HBV 感染标记物

诊断标准和慢性 HBV 感染标记物诊断标准

A.1 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学检测方法

本标准要求以 ELISA 法检测HBV 标记物.要求使用切合质控标准的试剂盒。详细操作步骤以下:

检测HBsAg

ELISA 双抗体夹心法操作步骤:

a)配液:将

30mL 浓缩清洗

(20×)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稀释至

600mL 备用。

b)编号:将样品对应微孔按次编号,每板应设阴、阳性比较各

2 孔和空白比较

1 孔、、(空白对

照孔不加样品及酶标试剂,其余各步相同)。

c)加样:分别在相应孔中加入待测样品或阴、阳性比较 50μL

d)温育:用封板膜封板后置 37温育60min

e)清洗:吸去板内液体,用清洗液注满各孔,静置 1min 后吸干,重复清洗 5 次,拍干。

f) 加酶:每孔加入酶标试剂l (50μL),轻轻振荡混匀。

g) 温育:用封板膜封板后置37温育60min

波长

h)清洗:将孔内液体吸干,用清洗液充足清洗

5 次,拍干。

37避光显色

15rnin

i)

显色:每孔加入显色剂

AB 液各l (50μL),轻轻振荡混匀,

j)测定:每孔加入停止液l (50μL),轻轻振荡混匀,设定酶标仪波擅长

400nm 处(建议用双

450/630nm 检测)信誉空白孔调零点后测定各孔OD 值。

4/17


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纲要

结果判断:

a)临界值(CUTOFF)计算:临界值=阴性比较孔

00 均值× 2.1。(阴性比较

7LOD 值低

0.05 者按

0.05计算)

b)阳性判断:样品 0D值≥临界值 (CUTOFF)者判阳性。

c)阴性判断:样品 OD<临界值(CUTOFF)者判阴性。

检测抗-HBs

ELISA双抗原夹心法操作步骤:

a)配液:将

30mL 浓缩清洗

(20×)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稀释至

600mL 备用。

b)编号:将样品对应微孔按次编号,每板应设阴、阳性比较各

2 孔和空白比较

l <空白比较孔

不加样品及酶标试剂,其余各步相同)。

c)加样:分别在相应孔中加入待测样品或阴、阳性比较 50μL

d)温育:用封板膜封板后置 37温育60min

e)清洗:吸去板内液体,用清洗液注满各孔,静置 1min后吸干,重复清洗 5次,拍干。

f) 加酶:每孔加入酶标试剂1(50μL),轻轻振荡混匀。

g)温育:用封板膜封板后置37温育60min

h)清洗:将孔内液体吸干,用清洗液充足清洗 5次,拍干。

i) 显色:每孔加入显色剂 AB液各l(50μL),轻轻振荡混匀, 37避光显色 l5rnin

j) 测定:每孔加入停止液 l(50μL),轻轻振荡混匀。设定酶标仪波擅长 450nm(建议用双波

OD

450/630nm检测),用空白孔凋落点后测定各孔

结果判断:

a)临界值(CUTOFF)计算:临界值=阴性比较孔

OD 均值×2.1。(阴性比较孔

OD 值低于0.05 者按

0.05计算)

b)阳性判断:样品 OD值≥临界值(CUTOFF)者判阳性。

c)阴性判断:样品 OD<临界值(CUTOFF)者判阴性。

A.1.3检测HBeAg

EL_ISA双抗体夹心法操作步骤:

a) 配液:将30mL 浓缩清洗液(20×)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稀释至 b) 编号:将样品对应微孔按次编号。每板应没阴、阳性比较各不加样品及酶标试剂,其余各步相同)。

600mL备用。

2孔和空白比较l孔(空白比较孔

c) 加样:分别在相应孔中加入待测样品或阴、阳性比较

50μL

5 次,拍干。

1min 后吸干,重复清洗

d) 温育:用封板膜封板后置

37温育60min

e) 清洗:吸去板内液体,用清洗液注满各孔,静置

5/17




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纲要

f)

加酶:每孑」加入酶标试剂

l (50μL):轻轻振荡混匀。

6/17


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纲要

g)温育:用封板膜封板后置37温育60min

h)清洗:将孔内液体吸于,用清洗液充足清洗 5次,拍干。

i) 显色:每孔加入显色剂 AB液各l(50μL),轻轻振荡混匀 .37避光显色 15min

j)测定:每孔加入停止液l(50μL),轻轻振荡混匀,设定酶标仪波擅长 450nm处(建议用

波长 450/630nm检测),用空白孔调零点后测定各孔OD值。

结果判断:

a)临界值(CUTOFF)计算:临界值=阴性比较孔00均值×2.1。(阴性比较孔OD值低于0.05者按

0.05计算)

b)阳性判断:样品 0D值≥临界值(CU'TOFF)者判阳性。

c)阴性判断:样品 OD<临界值(CUTOFF)者判阴性。

检测抗-HBe

ELJSA竞争克制法检测步骤:

a)配液:将

30mL 浓缩清洗

(20×)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稀释至

600ml 备用。

b)编号:将样品对应微孔按次编号,每板应没阴、阳性比较各

2 孔和空白比较

l 孔(空白比较孔

不加样品及酶标试剂,其余各步相同)。

c)加样:分别在相应孔中加入待测样品或阴、阳性比较 50μL

d)加酶:每孔加人酶标试剂1滴(50μl.),轻轻振荡混匀。

e)温育:用封板膜封板后置37温育60min

f)清洗:将孔内液体吸干,用清洗液注满各孔,静置 1min后吸干,重复清洗 5次,拍干。

g)显色:每孔加入显色剂 A.B液各l(50μL),轻轻振荡混匀 37避光显色 15min

h)测定:每孔加入停止液 1(50μL),轻轻振荡混匀,设定酶标仪波擅长 450nm处(建议用双

波长450/630nm检测)、用空白孔调零点后测定各也孔 OD值。

结果判断:

a)临界值(CUTOFF)计算:临界值=阴性比较孔 OD均值×0.5

b)阳性判断:样品0D值≤临界值(CUTOFF)者判阳性。

c)阴性判断:样品OD>临界值(CUTOFF)者判阴性。

检测抗-HBc

ELISA竞争克制法检测步骤:

a)配液:将

30mL 浓缩清洗

(20×)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稀释至

600mL 备用。

b)编号.:将样品对应微孔按次编号,每板应设阴、阳性比较各

2 孔和空白比较

l 孔(空白比较

孔不加样品及酶标试剂,其余各步相同)。

C)加样:分别在相应孔中加入待测样品或阴、阳性比较 50μL.

d)加酶:每孔加入酶标试剂

7/17


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纲要

l(50μL),轻轻振荡混匀。

8/17


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纲要

e)温育:用封板膜封板后置37温育60min

f) 清洗:将孔内液体吸干,用清洗液注满各孔,静置

1min 后吸干,重复清洗

5 次,拍干。

g)显色:每孔加人显色剂AB液各l(50μL),轻轻振荡混匀,37避光显色15min

h)测定:每孔加入停止液

l (50μL),轻轻振荡混匀。设定酶标仪波擅长

450nm 处(建议用双

波长450/630nm 检测),用空白孔凋落点后测定各孔

OD 值。

结果判断:

a)临界值(CUTOFF)计算:计算值=阴性比较孔 OD均值×0.5

b)阳性判断:样品OD值≤临界值,CUTOFF)者判阳性。

c)阴性判断:样品OD值>临界值,(CUTOFF)者判阴性。

检测抗-HBcIgM

ELISA捕捉法检测步骤:

a)配液:将待测血清用生理盐水泳

l100 稀释,浓缩清洗液用蒸馏水稀释至

500mL(48T)

750mL(96T)备用。

b)编号:将样品对应微孔按次编号,每板应设阴、阳性比较各

2 孔和空白比较

l 孔(空白比较加

100μL清洗液)。

c)加样:拿出已包被板,分别在相应孔应加入已稀释待测血清或阴、阳性比较 100μL

d)温育:用封板膜封板后置37温育60min

e)清洗:吸去板内液体,用清洗液注满各孔,静置 1min后吸干,重复清洗 5次,拍干。

f) 加酶及抗原:每孔加入酶标记物及抗原各50μL(加空白孔不)。

g)温育:振荡1min后,于37温育30min

h)清洗:温育后,吸去板内液体,同上清洗 5次,吸干。

i) 显色:每孔加入显色剂AB液各50μL轻轻振荡混匀,37避光显色l5min

j) 测定:每孔加入停止液50μL,轻轻振荡混匀,于450nm(建议用双波长,450/630nm检测)测

OD值。

结果判断:

a)临界值(CUTOFF)计算:临界值=阴性比较孔OD均值×2l。(阴性比较孔OD值低于0.05者按

0.05计算)

b)阳性判断:样晶OD值≥临界值(CUTOFF)者判阳性。

c)阴性判断:样品OD<临界值(CUTOFF)者判阴性。

检测抗-HBcIgG

ELISA间接法检测步骤:

a)配液:将50mL 浓缩清洗液(20

×)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稀释至

1000mL 备用。

9/17


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纲要

b)编号:将样品对应微孔按次编号,每板应设阴性比较

3 孔、阳性比较

2 孔和空白比较

1 孔(空

白比较孔不加样品及酶标试剂,其余各步相同)。

c)稀释:每孔加入100μL样品稀释液。

d)加样:分别在相应孔中加入待测样品或阴、阳性比较e) 温育:用封板膜封板后置37温育30min

10μL,轻轻振荡混匀。

f)清洗:将孔内液体吸干,用清洗液注满各孔,静置

1min 后吸干,重复清洗

5 次,拍干。

g) 加酶:分别在相应孔中加入酶标试剂100μL,轻轻振荡混匀。h) 重复步骤e f

i)

显色:每孔加入显色剂

AB 液各l (50μL),轻轻振荡混匀,

37避光显色

15min

j)

测定:每孔加入停止液l (50μL):轻轻振荡混匀,设定酶标仪波擅长

450nm 处(建议用

波长

450/630nm 检测),用空白孔调零点后测定各孔OD 值;

结果判断:
a)阴性比较的正常范围:正常状况下,阴性比较孔 OD 值≤0.08(阴性比较孔 OD 值若大于0.08 应舍 弃,假如所有阴性比较孔 OD 值都大于0.08,应重复试验。若阴性比较孔 OD 值小于0.03,则按0.03 计算)。

b)阳性比较的正常范围:正常状况下阳性比较孔 OD 值≥0.50

c) 临界值(CUTOFF)计算:临界值=阴性比较孔OD 均值+0.16

d) 阳性判断:样品OD 值≥临界值(CUTOFF)者判阳性。e) 阴性判断:样品OD <临界值(CUTOFF)者判阴性。

A.2 HBV 感染的标记物判断标准
a) 血清HBsAg 阳性。

b) 血清HBVDNT 阳性。

c) 肝内HBcAg 阳性和(或)HBsAg 阳性,或HBVDNA 阳性。有以上任何一项阳性者可诊断为HBV 感染。

A.3

急性HBV 感染标记物诊断标准

-HBs 阳转。

a)病程中HBsAg 由阳性转为阴性,可伴有抗





A.4

b)-HBCIgM滴度高水平(>ll000) ,向抗-HBcIgG阴性或低水平。

慢性HBV感染标记物诊断标准

-HBcIgM滴度不高或阴性,但血清HBsAgHBVDNA任何一项阳性连续半年以上。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学、影像学

10/17


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纲要

检查以及肝衰竭的分类和诊断

B.1 病原学

HBV属于嗜肝DNA病毒科,完好病毒颗粒的直径为 42nm的球形体。基因组是双链、环形、不完好

闭合DNA。病毒最外层是病毒的外膜或称衣膜 (cnvelope) ,其内层为核心部分 (core) ,核蛋白即是核心抗

(HBcAg),不可以在血清中检出。 HBsAg阳性者的血清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 3种颗粒:直径为 22nm的圆

形和丝状颗粒,还有较少的直径为 42nrn的球形颗粒,又称为 Dane氏颗粒,是完好的 HBV颗粒。

HRV对外界环境抵挡力较强,在3032时可存活起码 6个月,在-20时可存活 15年。在121

高压20min100干烤1h100直接煮沸10min均可灭活HBV。含氯制剂、环氧乙烷、戊二醛、过氧乙酸和

碘伏等也有较好的灭活成效。

B.2 流行病学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导。全世界约20亿人曾感染过 HBV,此中3.5亿人为慢性 HBV感染者,每年约有

100万人死于 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HBV感染在世界范围的流行变化

很大,主要遇到感染发生年纪的影响。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人口比率达到 8%以上的地域是乙肝流行高发

地区,大多半感染发生于围产期或婴幼儿期。 HBV感染中等度流行地域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 2%7%

在这些地域,婴幼儿、少儿和成年人的感染状况同时存在。 HBV感染低流行地域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在

2%以下。在这些地域,急性乙肝的最高发病人群是青壮年,大多半新发病例是因为高危性活动和毒品注

射所致。

我国属HBV 感染中、高流行区,流行的

HBV 血清型主假

adrq+adw2,少量为

ayw3(主要见于

、和内蒙古自治区);基因型主要为 C型和B型。

传染源

包含急性、慢性感染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此中以慢性感染者和病毒携带者最为重要。HBV在肝细胞内复制

后开释至血循环,所以在乙肝患者或HBV携带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液体中均含有病毒颗粒,拥有传染性

流传门路

HBV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损坏的皮肤和黏膜及性接触流传。围产期流传是母婴流传的主要

方式,多为在临盆时接触HBV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流传。经皮肤黏膜流传主要发生于不安全注射(使用

未经消毒或不合格消毒的注射或穿刺用具、重复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没有严格履行无菌操作的规定、连续

注射时共用针头或换针头不换针管、操作技术不正确、注射的荒弃物办理不妥等)、侵入性诊断操作和手

术,以及静脉内滥用毒品等。其余如修足、纹身、扎耳饰孔、医务人职工作中的不测裸露、共用

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流传。与HBV阳性者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其感染HBV的危险性显然增高。

乙肝的母婴流传包含内内流传、同生期流传和产后 HBV流传。平时工作或生活接触,好像一办公

室工作、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卫生间等无血液裸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 HBV

经吸血昆虫(蚊、臭虫等)流传未被证明。

易动人群

未获取有效免疫的人群对HBV都拥有易感性。HBV感染后个体反响的差别明显,这类差别主要与感

染者的年纪、性别、文化素质、;机体免疫功能和营养状况有关,还与感染者所属地域的天气、卫生

状况等有关。

B.3 临床表现

11/17


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纲要

急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潜藏期长, 45d160d,均匀120d。最常有的临床表现为浑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

呕吐、厌油、腹泻及腹胀,部分患者有发热(一般不超出38.5)、黄疸等症状,体检可发现肝、脾大,肝脏触

痛或叩痛。实验室检查血清转氨酶(ALT)显然高升,可同时有血清胆红素高升。

慢性HBV感染

有乙型肝炎或 HBsAg阳性史超出 6个月,现 HBsAg和(或)HBVDNA仍为阳性者,可诊断为慢性

HBV感染。依据HBV感染者的血清学、病毒学、生化学试验及其余临床和协助检查结果,可将慢性 HBV

染分为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和慢性 HBV携带者。

慢性乙型肝炎

主要临床表现:乏力、食欲减退、腹胀等,体检可发现以及肝掌及蜘蛛痣、面色昏暗,脾大、肝

大,肝脏触痛或叩痛等。可分为:

(a)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HBVDNAHBeAg阳,性,抗-HBc阴性,血清ALT连续或

频频高升,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b)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HBVDNA阳性,HBeAg连续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血

AL.T连续或频频异样。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乙型肝炎肝硬化

乙型肝炎肝硬化是慢性乙型肝炎发展的结果,肝组织学表现为洋溢性纤维化及假小叶形成,二者

一定同时具备才能作出肝硬化病理诊断。

代偿期肝硬化

一般属Child-PughA

级。可有轻度乏力、食欲减退或腹胀症状,

ALT 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可异样。但尚元显然肝功能失代偿表现。可有门静脉高压症,如脾功能亢进及轻度食管胃底静脉

曲张,但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碎出血、无腹水和肝性脑病等。

失代偿期肝硬化

一般属Child-PughBC级。患者可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碎出血、肝性脑病、腹水等严重并发

症。多有显然的肝功能失代偿,如血清白蛋白血酶原活动度(PTA)<60%

依据乙肝肝硬化患者能否有血清

惹起肝伤害。

慢性HBV 携带者

<35g/L,胆红素>35μmol/LALTAST不一样程度高升,凝

AI.T高升,可将其分为活动期或静止期,但需要清除其余原由

血清HBsAg 阳性,HBVDNA 阳性,HBeAg 阳性。但

1 年内连续随访

3 次以上,血清

ALT AST





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一般无显然异样。对血清一步确诊和讲行相应治疗。

B.4 实验室检查

生化学检查

血清ALT AST

HBVDNA阳性者,应建议其做肝穿刺检查,以便进

血清ALT AST 水平一般可反应肝细胞伤害程度,最为常用。

12/17


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纲要

胆红素

往常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肝细胞坏死程度有关,但需与肝内和肝外胆汁淤积所惹起的胆红素高升,

以及天生良性胆红素高升相鉴识。肝衰竭患者血清胆红平素较高,呈进行性高升,每天上涨≥ l倍正常值

上限(ULN),且≥10×ULN;也可出现胆红素与 ALTAST分别现象。

凝血酶原时间 (PT)及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

PT是反应肝脏凝血因子合成功能的重要指标, PTAPT测定值的常用表示方法,对判断疾病进

展及预后有较大价值, 近期内PTA进行性降至 40%以下为肝衰竭的重要诊断标准之一, <20%者提示预后不

良。亦实用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来表示此项指标者, INR值的高升与 PTA值的降落有相同意义。

胆碱酯酶

可反应肝脏合成功能,对认识病情重和监测肝病发展有参照价值。

血清白蛋白

反应肝脏合成功能,慢性乙型肝炎、秆硬化和肝衰竭患者的血清白蛋白降落或球蛋白高升,表现

为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比值降低.

甲胎蛋白(AFP)

显然高升常常提示 HCC,可用于监测HCC的发生;AFP高升也可提示大批肝细胞坏死后的肝细胞

重生,可能有助于判断预后。伹应注AFP高升的幅度、连续时间、动向变化及其与ALTAST的关系,并联合患

者的临床表现和B超等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剖析。

B.4.2HBV血清学标记物

HBV血清学标记包含 HBsAg、抗HRsHBeAg.-HBe、抗-HBc和抗HBcIgM,当前常采纳酶免疫法

(EIA)、放射免疫法 (RIA)、微粒子酶免剖析法 (MEIA)或化学发光法等检测。 HBsAg阳性表示 HBV感染;

-HBs为保护性抗体,其阳性表示对HBV有免疫力,见于乙型肝炎痊愈及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者;HBsAg转阴而抗-HBs转阳,称为HBsAg血清学变换;HBeAg阳性可作为HBV复制和传染性高的指标:抗-HBe

性表示HBV复制水平低(但有前C区突变者例外);HBeAg转阴而抗-HBe转阳,称为HBeAg血清学变换;抗-

HBcIgM阳性提示HBV复制,常见于乙型肝炎急性期;抗-HBc总抗体主假如抗-HBcIgG,只需感染过

HBV,不论病毒能否被消除,此抗体均为阳性。为认识有无

HBV 与丁型肝炎病

(HDV)同时或重叠感染,

可测定HDAg、抗-HDVIgMHDVRNA

HBVDNA、基因型和变异检测

B.4.3.1HBVDNA定性和定量检测

反应病毒复制状况或水平,主要用于慢性

HBV 感染的诊断、血

HBVDNA 及其水平的监测,以及

查核抗病毒治疗成效。

HBV基因分型

常用的方法有:

a)基因型特异性引物PCR法;

b)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剖析法(RFLP)

c)线性探针反向杂交法(INNO-LiPA)

13/17


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纲要

d)PCR微量板核酸杂交酶联免疫法;

14/17


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纲要

e)基因序列测定法等。但当前国内还没有经国家食品药品监察管理局

(SFDA)正式同意的

HBV 基因分

型试剂盒。

HBV耐药突变株检测

常用的方法有:

a)HBV聚合酶区基因序列剖析法;

b)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剖析法(RFLP)

c)荧光及时PCR法;

d)线性探针反向杂交法等。

B.5 病理学

慢性乙型肝炎的肝组织病理学特色是:显然的汇管区炎症,浸润的炎症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少

数为浆细胞和巨噬细胞;炎症细胞齐集常惹起汇管区扩大,并可损坏界板惹起界面肝炎 (interface

hepatitis) ,义称碎屑样坏死 (piecemealnecrosis) 。汇管区炎症及其界面肝炎是慢性乙型肝炎病变活

动及进展的特色性病变。小叶内肝细胞变性、坏死,包含交融性坏死和桥形坏死等,随病变加重而日益

明显。肝细胞炎症坏死、汇管区及界面肝炎可致使肝内咬原过分堆积,肝纤维化及纤维间隔形成。如进

一步加重,可惹起肝小叶构造杂乱,形成假小叶并进展为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肝内出现占位性病变。可分为纯真块状型、交融块状型及多块状型。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可显示细胞胞中有无 HRsAgHBcAg表达。HBsAg胞浆洋溢型和胞膜型,以

HBcAg胞浆型和细胞膜型表达提示HBV复制活跃:HBsAg海涵体型和周边型及HBcAg核型表达则提示肝细胞

内存在HBV

B.6 影像学检查

可对肝脏、胆囊、脾腑进行 B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CT)和磁共振咸像( MRI)等检查。影

像学检查的主要目的是鉴识诊断和监测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情进展及发现肝脏的占位性病变如 HCC等。

B.7 肝衰竭的分类和诊断

分类

依据病理组织学特色和病情发展还速度,肝衰竭可被分为四类:急性肝衰竭 (acuteliver

failure ALF)、亚急性肝衰竭( subacuteliverfailure SALF)、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

acute-on-chronicliverfailure ACLF)和慢性肝衰竭 (chronicliverfailure SALF)急性肝衰竭

的特色是起病急,发病 2周内出现以Ⅱ度以上肝性脑病为特色的肝衰竭竭症候群;亚急性肝衰竭起病较

急,发病l5d26周内出现肝衰竭症侯群;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

功能失代偿,慢性肝衰竭是在肝硬化基础上,肝功能进行件减退致使的以腹水或门静脉高压、凝血功能阻

碍和肝性脑病等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肝功能失代偿。

临床诊断

肝衰竭的临床诊断需要依照病史、临床表现和协助检查等综合剖析而确立。

急性肝衰竭

急性起病,2周内出现Ⅱ度及以上肝性脑病(按Ⅳ度分类法区分)并有以下表现者:

a)极度乏力,并有显然厌食、腹胀、忍心、呕吐等严葦消化道症状。

15/17


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纲要

b)短期内黄疽进行性加深。

c)出血偏向显然,PTA40X%,且清除其余原由。

d)肝脏进行性减小。
亚急性肝衰竭

起病较急,l5d26周出现以下表现者:

a)极度乏力,有显然的消化道症状。

b)黄疸快速加深,血清总胆红素大于正常值上限

10 倍或每天上涨≥

17.1μmol/L

c)凝血酶原时间显然延伸,PTA40%并清除其余原由者。

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

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短期内发生急性肝功能失代偿的主要临床表现。

慢性肝衰竭

在肝硬化基础上,肝功能进行性减退和失代偿。诊断重点为:

a)有腹水或其余门静脉高压表现。

b)可有肝性脑病。

c)血清总胆红素高升,白蛋白显然降低。
d)有凝血功能阻碍,PTA40%

分期

依据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

亚急性肝衰竭和慢加急性

(亚急性)肝衰竭可分为初期、

中期和后期。

初期

a)极度乏力,并有显然厌食、呕吐和腹胀等严重消化道症状。

b)黄疸进行性加深

(血清总胆红素≥

17lμmol/L 或每天上涨≥

17.1μmol/L)

c)有出血偏向,30%<凝血酶原活动度

(prothrombinactivity

PTA)40%

d)来出现肝性脑病或显然腹水。

在肝衰竭初期表现基础上,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以下两条之一者。

a)出现Ⅱ度以下肝性脑病和(或)显然腹水。

b)出血偏向显然(出血点或瘀斑),且 20%<PTA30%

在肝衰竭中期表现基础上,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以下三条之一者:

a)有难治性并发症,比如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大出血、严重感染和难以纠正的电解质杂乱等。

b)出现Ⅲ度以上肝性脑病。

16/17


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纲要

c)有严重出血偏向(注射部位瘀斑等),PTA20%

组织病理学表现

组织病理学检查在肝衰竭的诊断、分类及预后判断上拥有重要价值,但因为肝衰竭患者的凝血功能

严重降低,实行肝穿刺拥有必定的风险,在临床工作中应特别注意:肝衰竭时(慢性肝衰竭除外),肝脏组

织学可察看到宽泛的肝细胞坏死,坏死的部位和范围因病冈和病程不一样而不一样。依照坏死的范围

及程度,可分为大块坏死(坏死范围超出肝实质的2/3)、亚大块坏死(约占肝实质的1/22/3)、交融性坏死(

相邻成片的肝细胞坏死)及桥接坏死(较宽泛的交融性坏死并损坏肝实质构造)。在不一样病

程肝衰竭肝组织中,可察看到一次性或多次性的新旧不一肝细胞坏死的病变状况。当前,肝衰竭的病因、

分类和分期与肝组织学改变的关系性还没有获得共鸣。 急性肝衰竭

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病理特色以下。

肝细胞呈一次性坏死,坏死面积≥肝实质的2/3;或亚大块坏死,或桥接坏死,伴存活肝细胞严重变性,肝窦网状支架不塌陷或非完好性塌陷。

亚急性肝衰竭

肝组织呈新旧不等的亚大块坏死或桥接坏死;较陈腐的坏死区网状纤维塌陷,或有胶原纤维堆积;残留肝细胞有程度不等的重生。并可见细、小胆管增生和胆汁淤积。

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

在慢性肝病病理伤害的基础上,发生新的程度不等的肝细胞坏死性病变。 慢性肝衰竭

主要为洋溢性肝脏纤维化以及异样结节形成,可伴有散布不均的肝细胞坏死。

附录 C
(资料性附录)

病毒性肝炎之外可致使

常有致使

ALT 高升的疾病

ALT 高升的常有病因:

a) 遗传代谢性疾病: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氏病)、淀粉样变性、遗传性赤色病等。b) 其余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CMV)EB 病毒、柯萨奇病毒等。
c) 寄生虫病: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肝吸虫病)等。

d)自己免疫性肝病:自己免疫性肝炎

(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PSC)

e) 药物和化学毒物所致的肝病。
f) 酒精性肝病。

g)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17/17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