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3刑事拘留的程序怎么走

2023刑事拘留的程序怎么走

来源:爱玩科技网


一、刑事拘留的程序怎么走

机关执行拘留时,执行拘留的人员不得少于二人,应持有经县级以上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拘留证》,向被拘留的人出示,并责令被拘留人在《拘留证》上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拒绝签名和按指印的,执行拘留的人员应当予以注明。被拘留人如果抗拒拘留,人员有权使用强制方法,包括使用戒具。

拘留后,除有碍侦查或者无法通知的情况以外,机关应该在24小时以内,把拘留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者他的所在单位。人民决定拘留的,由人民通知被拘留人家属或所在单位。

机关或人民对于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24小时以内进行讯问。发现不应当拘留的,应当立即释放。

异地执行拘留时,应当通知被拘留人所在地的机关,被拘留人所在地的机关应当予以配合。

一般情况下,刑事诉讼拘留的期限最长为14日。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拘留期限最长为37日。

流窜作案,是指跨市、县范围连续作案,或者在居住地作案后逃跑到外市、县继续作案;多次作案,是指3次以上作案;结伙作案,是指2人以上共同作案。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组织法以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机关、人民在决定拘留下列有特殊身份的人员时,需要报请有关部门批准或者备案:

(1)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如果是因现行犯被拘留,决定拘留的机关应当立即向其所在的人民代表大会团或者常务委员会报告;因为其他原因需要拘留的,决定拘留的机关应当报请该代表所属的人民代表大会团或者常务委员会许可;

(2)决定对不享有外交和豁免权的外国人、无国籍人采用刑事拘留时,要报有关部门审批。、云南及其他边远地区来不及报告的,可以边执行边报告,同时要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外事办公室和外国人主管部门的意见;

(3)对外国留学生采用刑事拘留时,在征求地方外事办公室和高教厅、局的意见后,报或部审批。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人民、人民和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拘传、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二、可以先行拘留的情形有哪些

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