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审理,当事人可向受诉或上级投诉。一审案件6个月内结案,简易程序3个月内结案,二审案件3个月内结案。超期可找领导反映情况,也可向、委员会投诉,或向上级、、委员会投诉,督促按期下判。
法律分析
如无故拖延审理,当事人可以向受诉人民或者上级人民投诉。按规定,一审案件普通程序六个月内结案,简易程序三个月内结案,二审案件三个月内结案。
如果在此期限内迟迟不下判决或者已超审限。你可以直接去找审理案件的院领导反映情况。也可以去、委员会投诉。还可以向上级、上级、委员会投诉。督促他们按审限下判。
拓展延伸
拖延判决,如何应对?
面对拖延判决的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应对。首先,及时与律师沟通,了解案件的具体进展,确保自己对案件的了解和掌握。其次,积极收集和整理与案件相关的证据和文件,以备不时之需。同时,可以向提出书面申请,要求加快审理进程,或者请求给出具体的审理时间表。此外,可以考虑与对方当事人进行调解或达成和解协议,以避免长时间的法律纠纷。最后,如情况严重,可以考虑向上级或相关监督机构投诉,寻求帮助和支持。总之,面对拖延判决,我们应保持耐心、与律师密切合作,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推动案件的进展。
结语
面对拖延判决,当事人可采取多种策略应对。及时与律师沟通,了解案件进展;收集证据,备不时之需;向提出申请,加快审理进程;与对方当事人调解或和解;如情况严重,向上级或监督机构投诉。保持耐心、与律师合作,推动案件进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五章审判监督程序第二百五十人民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应当在作出提审、再审决定之日起三个月以内审结,需要延长期限的,不得超过六个月。
接受抗诉的人民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审判抗诉的案件,审理期限适用前款规定;对需要指令下级人民再审的,应当自接受抗诉之日起一个月以内作出决定,下级人民审理案件的期限适用前款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三章第二审程序第二百四十三条第二审人民受理上诉、抗诉案件,应当在二个月以内审结。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规定情形之一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延长二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批准。
最高人民受理上诉、抗诉案件的审理期限,由最高人民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二章第一审程序第一节公诉案件第二百零四条在法庭审判过程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影响审判进行的,可以延期审理:
(一)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重新鉴定或者勘验的;
(二)检察人员发现提起公诉的案件需要补充侦查,提出建议的;
(三)由于申请回避而不能进行审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