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杀人判死刑的情形的主旨是列举了17种情况,包括长期横行霸道、逃避义务、犯罪集团主犯、狭隘心理报复、栽赃嫁祸、毁灭罪证、劫掠财物、歼情、特别残忍手段、折磨被害人、焚尸肢解、杀死多人、极度狂妄、多次故意杀人、杀死孕妇、抗拒抓捕造成新犯罪、被害人死亡引发严重后果。
法律分析
故意杀人判死刑的情形:
1、长期横行霸道、作恶乡里的,如村霸、路霸杀人等;
2、为逃避履行义务,故意杀死权利人的;
3、犯罪集团或团伙杀人案中的主犯,如近年来的涉黑涉恶案件中的首要分子或主犯,判处死刑的几率极大;
4、出于狭隘心理,为泄愤、嫉妒、报复他人,消除对手而杀人的;
5、栽赃、嫁祸于他人而杀人的;
6、为毁灭罪证杀人的;
7、劫掠财物,图财害命杀人的;
8、因歼情杀人的;
9、采用特别残忍手段杀人的,如不顾被害人哀求呼救连续打杀、溺水、沉井等;
10、残忍折磨被害人,以增加被害人痛苦杀人的;
11、故意杀人后焚尸、肢解尸体,或以其他方法将尸体销毁的;
12、杀死多人的,此处多人,指2人及以上;
13、极度狂妄,在特定场合杀人的,如在会议过程中,故意杀人等;
14、多次故意杀人的,此处多次,指2次及以上;
15、杀死孕妇的;
16、故意杀人后抗拒抓捕造成新的犯罪或严重后果的;
17、因被害人的死亡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拓展延伸
故意杀人罪行的刑事处罚调查
《故意杀人罪行的刑事处罚调查》是针对故意杀人罪行的刑事处罚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的专题报告。本调查旨在分析和评估当前针对故意杀人罪行的刑事处罚的效果和合理性,以及对其进行必要的修订和完善的建议。通过调查相关法律法规、判例和学术研究,我们将探讨故意杀人罪行的社会危害性、犯罪动机和手段,以及现行刑事处罚在预防和打击这类犯罪方面的成效。同时,我们还将考察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类似刑事处罚,以借鉴其经验和做法。通过本次调查,我们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合理的刑事处罚建议,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人民生命安全。
结语
《故意杀人罪行的刑事处罚调查》旨在深入研究该罪行的刑事处罚,评估其效果和合理性,并提出必要的修订和完善建议。通过分析社会危害性、犯罪动机和手段,以及现行的成效,我们将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合理的刑事处罚建议,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人民生命安全。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