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个人隐私权受到侵犯怎么办

个人隐私权受到侵犯怎么办

来源:爱玩科技网


摘要:隐私权是每个公民应有的基本人格权利,是权利主体享有的私人的信息不被他人知晓、暴露的权利。隐私包括很多的方面,对于隐私权的内容在我国有着明确的法律规定。那么个人隐私权包括哪些内容?个人隐私权包括个人生活自由权、情报保密权、个人通讯秘密权、个人隐私利用权。下面一起来了解相关内容。

个人隐私权包括哪些内容

1、个人生活自由权

权利主体按照自己的意志从事或不从事某种与社会公共利益无关或无害的活动,不受他人干预、破坏或支配。

2、情报保密权

个人生活情报,包括所有的个人信息和资料。诸如身高、体重、女性三围、病历、身体缺陷、健康状况、生活经历、财产状况、婚恋、家庭、社会关系、爱好、信仰、心理特征等等。权利主体有权禁止他人非法使用个人生活情报资料,例如,对公民身体的隐秘部分、日记等不许偷看,未经他人同意不得强制披露其财产状况、社会关系以及其他不为外界知悉传播或公开的私事等。

3、个人通讯秘密权

权利主体有权对个人信件、电报、电话、传真及谈论的内容加以保密,禁止他人非法窃听或窃取。隐私权制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与现代通讯的发达联系在一起的,信息处理及传输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个人通讯的内容可以轻而易举地被窃听或窃取,因而,保障个人通讯的安全已成为隐私权的一项重要内容。

4、个人隐私利用权

权利主体有权依法按自己的意志利用其隐私,以从事各种满足自身需要的活动。如利用个人的生活情报资料撰写自传、利用自身形象或形体供绘画或摄影的需要等。对这些活动不能非法予以干涉,但隐私的利用不得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不得有悖于公序良俗,即权利不得滥用。例如利用自己身体的隐私部位制作淫秽物品,即应认定为非法利用隐私,从而构成违法行为。

隐私权包含的基本权利

1、隐私隐瞒权

隐私隐瞒权是指权利主体对于自己的隐私进行隐瞒,不为人所知的权利。

2、隐私利用权

隐私利用权是指自然人对于自己的隐私权积极利用,以满足自己精神、物质等方面需要的权利。

3、隐私支配权

隐私支配权是指公民对自己的隐私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支配。

4、隐私维护权

隐私维护权是指隐私权主体对于自己的隐私享有维护其不受侵犯的权利,在受到非法侵犯时可以寻求公力与私力救济。

个人隐私权法律依据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三条: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1、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

2、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

3、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

4、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

5、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

6、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个人隐私权受到侵犯怎么办

1、报警

侵权发生之后,报警是第一选择,同时一定要抓住侵权者,绝对不能让他跑掉。一旦跑掉,则很难维权。如果让去抓侵权者,那太难了,而且还费时间,在抓不住侵权者的情况下,根本无。

2、搜集相关的证据

报警一方面是看有没有追究其刑事责任的可能,另一方面也是搜集证据,让固定证据,这是非常关键的。

3、给侵权者发函要求其停止侵权

发函的情况,前提是知道谁是侵权者,否则无法发函。

4、向提起诉讼进行索赔

这是在双方无法协商解决的情况下,才选择的途径。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否则不会提起诉讼。

侵害隐私权的法律后果

根据《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五条规定,侵害隐私权的法律后果如下:

1、停止侵害

受害人对于正在发生的侵害,如加害人正在宣扬传播受害人的隐私资料、侵入受害人的私生活领域等,可以请求停止侵害,防止损害结果的发生或扩大等。

2、赔礼道歉

加害者应为自己的行为,对受害人赔礼道歉。

3、赔偿损失

(1)隐私权的赔偿范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受害人受到的精神损害进行赔偿;二是对受害人因隐私权受到侵害而产生的其他损失进行赔偿,主要指财产损失。

(2)侵害他人隐私,致他人精神损害,并且造成严重后果的,受害人有权请求精神抚慰金赔偿。精神抚慰金的赔偿数额,根据侵害人的主观过错程度,侵害的具体情节、后果和影响,侵害人的得利情况,侵害人的经济承受能力以及受诉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予以酌定。

4、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我国《刑法》尽管没有直接使用隐私权或隐私权的概念,也没有规定侵犯隐私权的罪名,但其中有些条款可以理解为包含隐私权的保护。

(1)《刑法》第二百五十二条,侵犯通信自由罪: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盗窃罪: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犯前款罪而窃取财物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3)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因此,如果特定主体侵害隐私权,情节严重的,会构成犯罪,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显示全文